字:
关灯 护眼

第三四章

潮州现存17—19世纪的地方志书,有17种提到这个节日。除掉志书常见的按旧志重复抄录的4种,可以读到13条不同的记载。我们按材料出现时间,把这些文献记载抄录在下面。

中元祀先,以楮作五色绮绣之状焚之,云为做衣裳。为盂兰会,老僧于黄昏后登坛作法撒物食羹饭,谓之普施。[齐翀《(乾隆)南澳志》卷10“岁时”,1783年刻本。]

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潮阳县志》记载:

中元祀先。诸寺先期醵金作盂兰盆会。近且乡族之间,因而醵金,施孤演戏,数日之费,或累千金,士民往观,络绎于道。[唐文藻:《(嘉庆)潮阳县志》卷10“风俗”,1819年刻本。]

1884年(光绪十年),《潮阳县志》记载:

中元作盂兰盆会,曰施孤。[周恒重:《(光绪)潮阳县志》卷11“风俗”,1884年刻本。]

1888年(光绪十四年),《海阳县志》记载:

七月赛盂兰会,谓之施孤,又曰普度。中元家设祭,各挂冥钱于门焚之。[卢蔚猷《(光绪)海阳县志》卷“风俗”,1888年刻本,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扫描缩印,2001年。]

在17世纪的地方志书记载中,中元节的节日活动,主要的礼仪形式围绕着祭祀祖先进行。这个节日祭祀祖先,要比其他一些节日隆重。有个家人盛装拱立门前,恭候祖先神灵到来的仪式。祭品多用应时蔬果、日常饮食,但其中一定要准备好楮衣。或者是因为七月暑尽,季节更换,必须让祖先更衣防寒。这种在“七月半”为祖先“做衣裳”的习俗,一直沿袭到18世纪以后。在这些记载中,只有到1687年,《潮阳县志》才让我们看到佛教的影响;同一年修撰的《饶平县志》甚至很明确地指出这是一个道教的节日。这与同一时段佛教信仰在潮州民间社会的流行情况显然不符,需要做一点更加具体的讨论。

首先当然要注意的地方志编纂者的立场。1572年(隆庆六年)林大春撰写《潮阳县志》,在“坛庙志”的按语中,述说他为什么要在记载国家奉祀的坛庙之后,还记录大量废弃的佛道寺观:

然则,又何以书废寺也?曰,寺院之兴,佛老之教也。佛教之炽,圣道之衰也。故不书存而书废者,见孔子之道明,而佛老之教息也。夫佛老之教息,而孔子之道于是乎益明矣。又安得不幸而书之。[林大春《(隆庆)潮阳县志》卷10“坛庙志”,1572年刻本,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扫描缩印,2005年。]

这段话很典型地反映了参与地方志书编写的、坚持儒家立场的士大夫的思想。其实,佛教在当时潮州民间社会的流行,从按语中“不书存而书废”这一句话还是读得出来的。林大春生活在16世纪,[关于林大春,可参阅陈春声:《明末东南沿海社会重建与乡绅之角色——以林大春与潮州双忠公信仰的关系为中心》,《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作为一位在晚明非常有影响的潮州士大夫,他这种尊儒排佛的思想,也可能影响到下一个世纪的地方志编纂。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17世纪几种地方志书的编纂者,对待佛道的态度与林大春有很大的差别。这可以通过他们对佛道寺观的记载观察到。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1003/223609_2.html

本站地址:shenhaiyujin.com
最新小说: 妖女入我怀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一人之下:让你炼气,你成仙了? 东京:我的标签不对劲 末世:让你屯物资,没让你屯女神 憎恨我吧,魔女小姐! 死神:从签到开始的最强剑八 风都开始的玩具商人 破案:开局融合警犬嗅觉基因 人在斗罗,女教皇拿我当初恋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