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岭南道和江南道的部分地区还有山民,其他各州府的山民数量应该非常少了。随着大唐各州对人口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多的山民从山区走了出来。基本上只要把各州县正常的生活的人口统计进来,这个人口数据就已经比较准确了,”
李宽跟唐俭在那里各自发表着各自的看法。
“话是这么说,但是一个县就那么几个朝廷命官,胥吏的数量也是有定数的。要把这么细致的信息汇总上来,哪有那么容易实现呢?”
“所以提高大唐的识字水平,提高大唐胥吏的文化水平,适当的把一些胥吏纳入到朝廷直接管辖的范围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人口统计,也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够完成的。只要我们现在开始准备,明年试着统计一次,花费一年的时间,大概把握一下大唐的人口情况。然后再过个五年,重新统计一次,这就可以给陛下,给诸位大臣的决策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意见了。”
一直以来,对于大唐的政体结构,李宽都是很少发言。
哪怕是新增了市舶都督府、大唐皇家专利局和警察总署,其实都是没有涉及任何现行的体制。
如今提到各县官员的数量和管理,立马就触碰到了大家敏感的神经。
自古以来,中央朝廷的管辖就只到了县一级,听楚王殿下的意思,似乎是想在这方面做一番改变。
不管事秦汉还是唐宋,朝廷任命的官员,一个县也就那么几个,单纯依靠他们来管理一个县,是不现实的。
所以各种胥吏和里正、乡长,就由县里面进行招募、任命,其实本质上还是吃的公家饭。
既然都是吃的公家饭,为何不把他们纳入到大唐的官员体系内来呢?
如今各个书院毕业的学员数量越来越多,让他们一出来就去一个县担任县令,或者去到六部里头任职,是不大现实的。
这个时候,让大部分人从胥吏开始做起,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胥吏才是真正接触百姓,真正了解百姓的人啊。
“宽儿,你具体说一说这个人口数量统计之后,这些信息怎么来利用起来呢?”
李世民听了好一会,大概明白了李宽的主张。
不过,像是一些比较敏感的内容,李宽还没有说出口呢。
“陛下,微臣举个例子,朔州北部如今在大力推广棉花种植,那么那里有多少人,每年需要运输多少物资过去,基本上就可以有一个大概的数据;再比如朝廷准备修建新的水泥路,那么初期选择从人口密集的州县通过就是最实惠的做法,这也需要人口数据来支持;还有边疆的人口结构,涉及到大唐的安全,涉及朝廷的移民政策调整,这些都需要人口数据来支持。再比如,如今朝廷鼓励百姓多生育,这个鼓励的结果如何?是否需要及时调整呢?这些都需要相关的数据来支持,我们要用数据开说话啊。”
大唐的官员,都还没有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观念,李宽觉得自己有必要把这个观点推广开来。
做什么事情,不能上官脑子一拍就给定下来了。
“用数据来说话?”
“没错,对于陛下来说,您是希望听到‘某某县遭遇旱灾,良田损坏若干;某某地遭遇洪灾,百姓失踪若干’这样的奏折内容,还是想听到‘某某县今年春天遭遇旱灾,有一万亩良田的产量下降了五成;某某地遭遇洪灾,百姓死亡两百人,失踪一百二十人’这样的奏折内容呢?”
李宽这话一出来,在场的大家就知道以后的工作没有那么好做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10158/344628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