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从清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开始的,在那时我们的国家还处在最后一个农耕王朝大清的统治之下。
那年的春天,对于张家来说,又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节。八岁的张百顺(我的曾祖父)就在那个时节里,接连失去了可以养育他的父母。因为家贫,没钱治病,小病抗成了大病,在加上缺衣少食,最终张百顺的父母睡进了枯黄的大地中。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安葬了父母之后,仅有的三间土房也改了姓,张百顺彻底一无所有了。只能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黄土地出去讨生活(当乞儿),从此开始了他的求活之路。
身为赤贫农民的儿子,他没有过欢乐的童年记忆,记忆最深刻的都是忍饥挨饿的情景。为了不挨饿,他就向着南方走去,期待能够走到江南的鱼米之乡,努力的活下去。
至于为什么会向南方走,而不是跟着其他流民一起往京城走,那是因为他时常能够听到父亲羡慕江南的富庶。
可以想象,一个小孩子在黄沙漫天的墚峁丘陵之间穿梭,一路上还要努力的寻找绿色,期待能够从大自然中找到一些可以果腹的食物,那是一段多么艰难的旅程。
可惜这片曾经哺育了中华文明的黄土高原,在那时已经失去了继续哺育华夏文明的能力,人口膨胀和过度砍伐,让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早已消失不见,放眼望去,一片土黄,想在野外获得食物,简直比登天还难。
就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八岁的张百顺硬是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走下了黄土高坡。
说来也是幸运,命运总算没有辜负这个努力求活的孩童,让他在汾河边上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他就是于青山,后来又成了小张百顺的养父。
当时的情形可能是这样的:已经饿急了的张百顺,不想就此死去,在看到正在路边休息的于青山等人面前的干粮之时,双眼冒着绿光,就扑了上去,不管不顾的抓起烧饼就往嘴里塞。
可能是出于怜悯,亦或其他原因,于青山并没有对这个突然抢夺干粮的小乞丐动手,并且还制止了他的弟子上去驱赶,猛地往嘴里塞东西的张百顺。
此举,让他的弟子颇为不解,后来还问道:“师父,咋不让我收拾了这个小乞丐?胆大包天了,竟敢动手抢咱们的干粮。”
“你看他的样子,应该在外面流浪了不少时间了,就让他吃吧,世道艰辛,能够苟活于世,已经是困难重重,何况他还是一个小孩子。赵强,你去给他点水喝,别让他噎死了。”这是当时于青山给出的答案。
就这样,一张饼,一碗水,让小张百顺活了下来。
吃饱喝足以后的张百顺,直接跪在于青山的面前道谢。
看着跪在自己眼前的张百顺,于青山问道:“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我叫张百顺,是从张庄来的。”
“百顺,百事顺利?”
于青山看着张百顺眼中露出的坚毅之色(也可能眼中有对生的渴望的眼神),不禁发出了这般感慨。至于张庄在哪里,于青山不用问都知道,张百顺肯定不知道在哪里。
就这样,一次偶然的“抢劫”,让张百顺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于青山不知被张百顺身上哪一点打动了,在询问过他的基本情况之后,就决定收他做个义子,并带回去教养。
虽然张百顺不知道于青山是干什么的,可是已经坚持不下去的张百顺,最后还是做了于青山的义子。
只不过,于青山并未让他改姓于。
就这样,张百顺“成功”的加入了于青山的队伍。并且跟着于青山师徒几人一路南下,回到了于青山位于晋南的老家。
回到于青山的老家以后,张百顺才知道,于青山居然是个拳师,家中还有一座武馆。
懂事的张百顺就开始了在于家的新生活,令他奇怪的是,于青山有徒弟,可是却没有家人。
直到有一天,张百顺看到于青山的徒弟在院中练武之后,就向于青山提出也想学武,等长大了也要和师兄们一样,成为镖师,赚钱孝敬义父。
可是,于青山在听了张百顺的恳求之后,非但没有同意让他练武,反而将那些在武馆里练武的师兄们都赶走了。
当时自以为做错了事情的张百顺,直接被吓傻了,直接跪在于青山面前,请他责罚。
看着张百顺那瘦小的身体,于青山却说道:“百顺,你知道义父我以前是干什么的吗?”
张百顺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说道:“不知道。”
于青山也没有因为他无知,就给他介绍,而是接着问道:“那你知道什么东西比武功厉害吗?”
“举人老爷。”张百顺不假思索的就道出了这个答案,这是他父亲告诉他的,举人老爷都是从天上的星宿下凡,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物。
于青山被张百顺的回答给逗笑了。
然后说道:“百顺,你要记住,这天下最厉害的东西是枪炮,任何人拥有了枪炮就是无敌的存在。”
张百顺问道:“义父,难道枪炮比官老爷还厉害?”
于青山说道:“天底下最大的官都不敢在洋人面前放肆,你说厉害不厉害?”
张百顺问道:“义父,洋人是什么东西?”
于青山这才意识到,张百顺恐怕还没有洋人的概念,就说道:“就是会造枪炮的人。”
紧接着,于青山又说道:“百顺,你一定要记住,以后见到洋人就躲远点,千万不要和洋人起冲突。”
张百顺问道:“义父,干嘛要躲他们?他们都是妖怪吗?”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10226/255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