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回家取衣服那是不可能的,那怕会骑马,路途远,那些破破烂烂的衣服,还不够租马的钱。庄木匠与秦瓦匠两家是例外,他们两老家还有不少财产,但秦庄两人敢回去么?
那么宋朝人是如何过冬的?
有钱人家好办,室内生火炉,或者置木炭盆,开地坑(深火坑)、建火墙(中式壁炉)。盖的是毡毯、绒毛被子,穿的是皮裘。
情况一般的也好办,室内生火盆子,有的烧木炭、石炭(无烟煤),有的烧干牛粪饼,有的烧木柴,盖的是稍差的毡毯,穿的是粗加工的各种兽皮衣服,如羊皮、狗皮等等,或者劣制毛褐。
情况差的难熬了,木炭石炭舍不得用,衣被更简单,用厚实的麻布或葛布,往里面塞茧头,或者芦絮,或者柳絮草绒,往往遇到大寒天气,便会冻死许多人。
棉花呢,它还在岭南,等着朱元璋强行下令全国种植呢。其实就是老朱将棉花推广到全国,因为种植不得法,棉种差(粗绒棉),产量低,许多人家依然缺少棉衣棉被,遇到特别寒冷的冬天,还会冻死人,当然,有了棉花与没有棉花终是两样的。
秋天渐深,回家去取衣被那是不可能了,再说,即便取来了,又有几件好衣服。
那么只好买,刘昌郝给了一些工钱,其实在农村,工钱给的不低,但来刘家的时间短,手中钱不多。但也有办法,他们在京城或乞食或做活,略攒了一些钱,这是必须的,否则秋天到了回到家还是死路一条。真不够,秦瓦匠与庄木匠出来也带了不少的钱,还不足,差一点向东家借也不会难的。不过从头置办,好一点的过冬衣被那肯定是舍不得,只好打听既厚实又便宜的麻布与葛布。
“王叔父,勿用探听,过段时间,吾自会替汝等置办冬衣被,”刘昌郝随意说,忽然他顿了下来。
刘昌郝想的比他们更早,在未去京城请他们之前便想到了,秋天来了,秋天去了,冬天便降临,相对于他另一个时空的故乡,开封是北方,北方的冬天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个似乎用不了多少钱,况且还有鞭炮。
真到来临时,刘昌郝刚才想了一想,却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对了,还有鞭炮,也是一个用钱的黑窟窿。
难道前身的天赋如此之差?黑猫大人将刘昌郝弄到了宋朝,灵魂过来了,记忆多半打入前身的脑细胞里。
之所以没有想到,多半是前身智商不够。
他不由地拍了一下脑袋。
王叔产生误会:“少东家,钱吾等出。”
“王叔父,吾家乃三代积善之家,吾虽非良人,亦非恶人,即将汝等带至吾家,过冬衣被,岂让汝等出钱。吾讶然,与此无关。”
发现问题,那就得解决问题,刘昌郝走来走去,努力想着解决的办法。
第二天刘昌郝厚着脸皮去李阔海家,李家的门开着,开着也不能随便进去,刘昌郝叩了叩门。
一个下人走了出来,不过下人认识刘昌郝,他对刘昌郝说李阔海去李家田头收租子去了。刘昌郝又问李家的田在哪里,下人也答了。刘昌郝只好去李家田头。
李阔海家这片耕地全是一流的良田,入眼处,皆是金黄色的稻穗。
但放在刘昌郝眼里,水稻长势不是好,而是依然很差,差到极点!他转了转,没有看到李阔海,于是问人,说李阔海骑马去了油坊。
刘昌郝抹了一把汗,李阔海骑马跑起来是很方便的,可俺是走路的。
又兜了一个大圈子,气喘吁吁地来到李家油坊,才看到李阔海。
李阔海正在看榨油,一边还与油坊里一人说着话。
“大官人,出油率提高乎?”
上次刘昌郝离开后,李阔海仍让他家下人改进工艺。李阔海想法也简单,他不相信这个方法是刘昌郝自己想出来的,必从那本书看到的,或那个渠道听来的。或者是“大秦”那边的方法,刘昌郝祖父对刘父说了,刘父又对刘昌郝说了。一成五的出油率并不是空穴来风,自家出油率只有一成一,那只好找原因。
先是不停地调试改进工艺,出油率是上升了一点,约从原来的10.9%上升到11.2%,但与15%相比,这点上升是微乎其微的,另外他也察觉到豆子品种对出油率同样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出油率高的豆子与出油率低的豆子能相差0.5%,这些天便安排人手大规模地采集各地豆样。
秋收来了,秋收也快结束,这时候就要准备开始大规模购买豆子,得知道什么品种哪里的豆子出油高,这才能安排人手专门购买这些豆子。
这些没必要对刘昌郝说,于是李阔海摇了摇头。
他这样做真的不好,若不轻视刘昌郝,与刘昌郝仔细沟通,刘昌郝说不定就会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
李阔海不欲说,刘昌郝也不会追问,他开门见山地说:“大官人,吾欲向汝复借五百缗钱。”
“汝为何复借钱?或汝随汝叔父陷于赌债?”李阔海吓了一大跳。刘昌郝手里有多少钱,一千多缗钱,在刘梁村那个贫穷的地方,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这才多少天,怎么花下去的?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1164/26503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