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陛下三思!”
周延儒等人也纷纷出言劝谏,他们的脸上同样带着一丝惊恐。天子要真将那四科加入到科举考试当中,那肯定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大明立国俩百多年,一直是尊儒敬圣人的。把工农兵商四科纳入到科举考试内容,与儒家经典放在同等的地位,那全天下成千上万的读书人还不得闹翻天?
就不用说天下的读书人,就说朝廷上下的这些文臣们,他们几乎都是通过科举考试一步步走上来的。他们肯定不会同意天子如此胡闹,对科举进行改革!
而朱慈烺自己心里面也清楚,这件事要想让群臣百官们在短时间内接受,确实有些困难。不过,这件事他早就想好了,必须要办。自己现在手中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姜逢元这些老臣虽然能帮着自己主持朝中大局,但在其他方面,却可以说是一无用处。尤其是在工农这俩方面,事关国计民生,朱慈烺只能在全国范围内招人纳贤,取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进京替他做事。
“几位爱卿,朕之所以要这样做,也是有良苦用心的。对科举制进行革新,朕以为早就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工农商关系到国家的民生大计,朝廷需要选拔一批这几方面的人出来办事。今后推行的新政,更是需要这些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兵备科,也是一项紧要的科目,对于吸收民间知兵善用的人进军营为朝廷效力有很大的帮助。”
“可是陛下,将工农商还有兵科纳入科考当中,势必会引起全国大量备考仕子们的强烈反对。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以准备八股为主,并没有多少人擅长您所说的那几科内容!”倪元璐将这个疑问当着朱慈烺的面讲了出来。
“倪爱卿这话问的好,朕之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了一个俩全其美的解决之道。除了那些要参加春闱和秋闱的仕子外,朕决定再增设四场考试,就专门针对于工农商兵四科,与原有的科举考试区分开来。这样,就完全可以解决倪爱卿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凡是精通这四科,且又通文墨的大明百姓,皆可以直接参加四科考试的春闱和秋闱。当然,凡是有资格参加这四科考试的人,各府县也要先测试一番。不能谁来报名就能有资格参加春闱。而最后的殿试,都将一起在宫内由朕主持。朕的意思想必几位爱卿都能明白吧?”
朱慈烺的这意思十分简单明了,就是把原有的科举考试与新增四科分开来考。等到最后殿试,再将俩拨人集中到一起进行考试。这样的考试方式,确实能对倪元璐提出的问题起到一些作用。不过,到底作用有多大,朱慈烺自己的心里也没底。
“陛下,您的这个策略初看是值得一试。不过,现在下旨设立这恩科,时间上是不是有些紧张?要选出一批精通工农商兵四科的人参加春闱,没有一俩个月的时间是完成不了的。”周延儒当即又提出了另外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周爱卿,时间上完全来得及。虽然懂得工农商兵四科的人很多,但朕要是给设置一定的限制,那就会在第一轮资格审核中刷下去一大半人。首先凡是要想参加春闱的人,必须要通过各个州县的第一道测试。测试的内容,就包括他们是否能出通文墨,以及一些简单相关科目的知识。这一项工作只要朕的旨意下达下去,让各个州县的主官立即执行,最多一个月便能完成。那些确实离州县城较远的人,也可以等到明年再考也行,朕并不是只考这一次。
其次就是,在年龄上面朕也要给参加这四科的人设定限制。那些年纪过大的人,一律排除在外,朕只要四十五岁以下的,超过四十五岁的人,要是真想为朝廷效力,而且觉得自己确实很擅长这四科的其中一科,朕会派人去召他们进京,另有安排。再有就是,凡是有资格参加春闱的人,必须要之前无案底,身世清白,无一劣迹。朕可不要那些劣迹斑斑的人替朝廷办事!有了这些限制举措,最后再能通过考试的人,各科应当不会太多。不过,剩下来的人,都将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另外,朕还要再强调一条,只要是我大明百姓都可以参加。不管你是不是已经通过科举入仕为官,或是担任什么小吏,亦或是皇亲贵族,都不限制。但凡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测试,均可参加春闱。”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13174/317284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