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唐的人口数量增加固然是好事,但是经过这几年的仔细考察,李世民发现大量增加的人口,对于大唐目前的政策其实没有多大的支持,反而有一些地方的粮食压力又开始增加。
这种增加是因为一些人口众多的省份,这些人不愿意迁徙到东北去,李世民让人暗中询问调查过,因为大唐和大汉没有禁止人口流动,所以这些人宁可去大汉,也不想去东北那边去。
因为去东北实在是太远了,但是去大汉就不一样了。
其次,就是这些年大汉已经被描述成了仙境一样的地方,每天都可以吃肉,人人都有房子,有衣服穿,没有病痛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息,大唐无数百姓都向往大汉。
这些人口众多的地方,这些人不愿意迁徙到东北,李世民不可能强行迁徙,所以这些地方的百姓粮食压力很大,这种粮食压力并不是大唐没有粮食,而粮食便宜了,百姓买不起。
因为大唐虽然工业也开始了发展,但是却没有那么多的工业足以让百姓人人都可以赚到钱,那百姓赚不到钱,加上这些地方的耕地面积本就不多,固然李世民已经收回了很多门阀世家手里面的土地分配给这些百姓,但他们种植出来的粮食依然勉强够吃,紧巴巴的。
如果按照目前的政策继续增加人口下去,那么这些地方迟早要发生饥荒等问题,到时候人口需要朝廷来养着,按照李世民的想法,大唐至少要在全国修建几条主要的铁路线,可以很轻松的迁徙人口的时候,这种问题才能够解决。
目前大唐的能力,四千万人口是最佳的数量,但是按照大唐目前鼓励人口的方式来说,5000万人口,每年新增人口就差不多有250万人,十年时间都差不多可以多出两千万了。
到时候大唐的人口都差不多依然可以维持这个数字,这个人口一点都不少。
但是霍刚拿出来的这些技术,意味着大唐很多东西都可以自给自足,比如说钢轨等东西,到时候大唐也许就有了自己修建铁路的能力,大不了火车头可以向大汉购买。
双方在签署完毕协议之后,李世民二话不说就让朝廷开始了相关的宣传工作,就像是李世民之前所调查的那样,迁徙到东北没多少大唐人愿意,但是迁徙到大汉的话……那些人口众多的地方,瞬间无数百姓报名。
按照双方的协议,每年迁徙人口的数量大约为二百万人起步,至于具体多少,按照运输等情况来计算。
霍刚之所以要如此之多的人口,说白了,他要增加大汉汉人的人口数量比例,因为大汉的巡捕司这几年在辅助户口的登记等工作,而一些调查工作也是由巡捕司完成。
这几年霍刚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灵泉水的影响,一个典型的汉人血统和一个带有中东方面血统的突厥人结合的话,双方不论男女,生出汉人血统的概率超过了70以上。
这里面肯定是有玉门之灵的影响的,按照后世的统计,男女双方的结合,黄种人血统其实并不占优。但是现在,黄种人血统太霸道了,所以霍刚当然要增加人口数量了。
因为大汉已经准备好要吃掉波斯了,跟大唐签署好协议之后,霍刚就要做好一切的准备了。
跟李世民签署完毕协议之后,这个协议其实只有大唐的部分高层之后,民间是不会公布的,其实公布了也没有什么,不过这种“卖”百姓的名声,李世民自然不会去领了。
大唐对外的宣传是为了解决大唐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为了让这些百姓活的更高,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李世民才“主动”跟大汉签署这样的协议,都是为了大唐的百姓。
对于这样的说法,大唐百姓自然都相信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大汉需要他们这种事情,在他们看来,他们这些苦哈哈有什么价值?
完全没有任何作用,都是负担,大汉不可能主动要的,这些自然都是李世民的功劳。
这种宣传霍刚自然是不在意的,反正这些百姓来了,以大汉目前的宣传政策,这些百姓很快就会彻底忠诚于大汉。所以霍刚并不担心。
不过因为这个协议的签署,大汉的下一步战略计划放到了十年后,也就是吞并波斯的计划,不过大汉在非洲的攻略没有停下脚步。
而在霍刚去大唐谈判的时候,大汉的远洋第二舰队也终于归来,橡胶,以及其他的食物等种子都已经回到了大汉,霍刚第一时间就安排在部洲一些不太适合种植粮食的地方大规模的种植橡胶,在几年后,当这些橡胶树在灵泉水作用下长大,生产出来改良的橡胶果实的话。
到时候霍刚要在李恪和李承乾所在的地方都要推广这些橡胶树,只要东西回来了,这些都是简单的事情。
而远洋舰队虽然回到了大汉,不过他们依然要在后世巴西的位置建立一个小型的驻地,美洲大陆注定是大汉的囊中之物。与此同时,大汉在非洲的土地也开始储备物资等等。
将这些准备做好之后,大汉就逐步的开始进入了备战的节奏,下一次当大汉动手的时候,就大约在十年后了。
到时候,波斯,阿拉伯,以及拜占庭这三个国家按照大汉的准备,将会一口气彻底吃下。
这十年的时间,大汉的工业主要就是发展内燃机,将柴油机和汽油机都不断的发展起来,研究出来性能更加先进的卡车,到时候就可以直接推过去了。
目前来说,大汉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的鼓动拜占庭,波斯以及阿拉伯三方作战,同时将一些道路,尤其是跨国欧亚大陆分界线的道路都探测出来,另外在里海也建立了几个船坞,这里不会建造太大的船只,但是运输船等还是需要的。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15935/633873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