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曹操当上丞相后,又让人来请司马懿,由于主人的身份变了,来人的态度很傲慢,当司马懿想再次拒绝时,便冷冷地说道:“丞相有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如果你是聪明人,应该懂得其中的意思,如果不懂,那是丞相看错了人,就此告别!”
听了曹操的这句话,想起来人的态度,司马懿出了一身冷汗,只得听从征召,做了文学掾。
既来之,则安之,司马懿勤于职守,用心为曹操做事。
很多人对曹操的篡汉之心,耿耿于怀,而见微知著的司马懿,知道汉朝的权力,业已掌握在曹操手中,汉室不过是摆设而已,便多次在私下里,力劝曹操称帝。
这样做,其实是因曹操多疑,即便不称帝,司马懿也向这个掌握天下大权的丞相,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见司马懿识大体,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始终是忠于自己,曹操开始放心了,让司马懿教授世子曹丕。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曹操最为赏识的儿子,当然是那个想出办法称象的曹冲,可惜天妒其才,曹冲十三岁便夭折了。
这样一来,在曹操的其他几个儿子中,曹丕和曹植无疑最出类拔萃的,曹植在文学方面的素养,不仅超过世子曹丕,也胜出父亲一筹,从而深得曹操喜欢,更得到了一些文人的支持,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杨修。
才思敏捷,文采风流的曹植,身上却有很多文人特有的毛病,就是恃才任性,加上没有心机,经常喝酒误事,才使曹操慢慢疏远了他。
而曹丕呢,文学方面也有相当的素养,只是被弟弟曹植掩翳了光华而已,但他文武兼修,为人沉稳厚重,低调内敛,这样的人才可堪大任,后来顺理成章当上了世子。
其实,在曹丕当上世子前,曹植因才气逼人,一度被大家看作是最可能的接班人,连曹操本人,因喜欢文学,从而爱屋及乌,早期也看好曹植。
当司马防与八个儿子探讨这个问题时,七个儿子都像普通人一样,看好当时风头正劲的曹植,司马懿则完全相反,且语出惊人:“曹植饮酒不节,意气用事,如果让他当接班人,随时都可能将父亲的功业倾覆,丞相英雄一世,阅人既多,辛辛苦苦打拼而来的事业,怎么可能交给一个书生意气的儿子!”
他的七个兄弟,都坚持已见,连父亲也怀疑司马懿的看法。
到后来,曹植屡次因酒误事,曹操只得确定曹丕为世子,司马防不得不佩服二儿子的眼光毒辣。
当然,司马懿作为老师,在支持曹丕当世子的过程中,也作了不少努力。但他很清楚,这是别人的家事,何况曹操多疑,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因而一直做得很隐晦。
而这个时候,曹植阵营中的聪明人杨修,为人锋芒毕露,并大张旗鼓地支持曹植。当曹丕成为世子后,曹操对自以为是,又干涉自己家事,一直为曹植出谋划策的杨修深恶痛绝,后来终于找到一个机会,便以“鸡肋言论”扰乱军心为借口,将其杀了。
由此看来,司马懿是有先见之明的。
曹丕如愿当上世子,机心很重的司马懿,行事更加小心谋慎,最后还是被曹操这只老狐狸看出来了。
在曹操看来,司马懿满腹韬略,却忍辱负重,深韬养晦,于是担心后人不是对手,控制不了这个阴有二心的奸滑之徒。
可是,司马懿是世子曹丕的心腹之臣,又没有把柄,曹操即便有想法,也只好暂且忍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16298/414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