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百年故土,剑指云州!
“哈哈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可恶的辽将带着亲信逃走啦。”
一名青年男子手拿长刀,一边在城墙狂奔。
一边将这个好消息,大声地告诉给所有人。
他们大多是中原人,自然不想和自己人打。
现在辽将逃走,再也没人束缚他们,没人能强迫他们。
“真的?太好了太好了,我们不用被逼迫,可以回家了。”
发现天杀的辽将带着亲信全部逃走,朔州城内的守军,大多非常兴奋。
一脸亲切看着城外的宋军,脸上满是开心。
如此一幕,令前方的卢俊义和关胜等人,一脸懵逼,满是疑惑。
心想,这些人笑嘻嘻看着他们做什么?他们是来攻城,又不是走亲戚串门。
难道是摆下攻心计?
听见此消息,中原人当然很开心,可少量辽人却一脸阴沉。
他们实在想不到,那位将军竟然是孬种丢下他们直接跑了。
如此一来,他们根本不用打。
因为军心已乱,完全没有凝聚力。
“城内守军听着!现在投降,我们视你等为投诚!若敢反抗,血流成河,格杀勿论!
张叔夜作为西门庆的副将,这种事自然是他去做。
大吼一声,其余统领立即跟着重复这句话。
顷刻间,朔州城外满是劝降的警告之言。这在两军交战时,经常会发生。
若能兵不血刃拿下这里,对西门庆的大军来说,会省去许多手脚。
朔州城内的守军,本就人心思动。
听到这些劝降声,急忙丢下武器跑向城内。
根本不用西门庆来攻。
随着咯吱一声,朔州城四个城内大开,令西门庆和一众宋军有些意外。
不过,这是好事儿,他们非常欢迎。“所有城内守军听着,立刻放下武器从里面出来。
“半个时辰后,不出城者会被视作辽军就地斩杀!城内平民请呆在家里,上街者,斩!
发现朔州守军投降,张叔夜立即传达西门庆指示。
根据以往规矩,只要投降就会被优待。更何况,这里大多是曾经的中原百姓。处理起来,肯定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随着一道道命令下达,城内守军急忙丢下武器,带着一脸喜色走出城门。
他们本就是中原人,像这种投降,早已等待百年之久。
“让几个城门的兵士注意态度,不能恶言恶语,更不能粗暴对待!等查明他们身份后,再进行下一步决定。”
既然对方投诚,又都是中原人,西门庆不想军队形象被玷污,立即下达新的命令。
在细节方面,西门庆一直很注重,避免节外生枝!
“是!
张叔夜得到命令,立即让传令兵去传达命令。
半柱香之后,朔州城几个城门口,俱都站着干余降兵。
宋军得到西门庆命令,没有粗暴对待他们只是让军队警戒,并无过分举动。
“将军,我是中原人。”
“中原人?站到那边,你是什么身份?
”大人,我是辽人。”
“辽人?愿意成为中原人,需要先做工三年,每个月有薪资。否则,抓起来一辈子开山劈石,你选哪样?”
“大人,我选择当中原人。”
随着登记开始,几千降兵很快安排完毕。按照西门庆的指示,是中原人者可以立刻回家,辽人需要做工三年。
三年内,没有二心,也没有被其他中原人,举报有做恶之事,才能得到中原人身份,并赐予土地。
这对战俘来说,已经算是不错待遇。因为辽人打仗,抽走许多当地人。
等明年开春后,这里的土地种植会面临困难。
有这五千劳力加入,想必春耕没有任何问题。
“轰隆隆”
城外在有条不紊登记之时,一万骑兵进入城内。
随后,一万步兵跟着进入里面,开始挨家挨户进行清查和登记。
将情况粗略摸一一遍,西门庆才能决定,留下多少人来守城。
“启禀将军,城内绝大多数是中原人。”将情况摸透,张叔夜立即汇报西门庆。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坐在朔州府衙内,西门庆点点头表示明了。他已经准备找人治理这里了。
而且依照他和蔡京的合作,蔡京这时候恐怕已经给皇帝说出那些话了。
赵佶只要不傻,肯定不会想着和自己交恶。
至于这燕云十六州怎么治理,那就好办了,从红楼世界带来的一些玉米和番薯的种子,到时候都可以用。
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这里太萧条,相信经过一年发展。这里将会大变样,和中原一样变得富饶起来。
为他提供大量物资,以及优质的人才。毫不犹豫,西门庆将这里的任命和城防落实。
因为此地很重要,西门庆决定派三千骑兵守在这里。
这里地势很开阔,土地也很肥沃。
这些平民既可以开垦土地,又可以在战时成为兵士,参与朔州城守卫。
此地看似人少,若配合雁门关三干铁骑,完全可以守住。
再加上,西门庆准备在寰州再部署一万守军,基本稳了。
处理完这些,西门庆还出了一个新政。那就是所有朔州土地,都会被平分给农民。
三年内,不用缴纳任何税款。
至于平时花销怎么办?自然有赵佶这头大肥羊掏腰包。
新政一出,消息像风一样席卷九个州。无数百姓纷纷期盼着,西门庆的大军早日杀到,让他们重新拥有美好生活。
“哈哈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可恶的辽将带着亲信逃走啦。”
一名青年男子手拿长刀,一边在城墙狂奔。
一边将这个好消息,大声地告诉给所有人。
他们大多是中原人,自然不想和自己人打。
现在辽将逃走,再也没人束缚他们,没人能强迫他们。
“真的?太好了太好了,我们不用被逼迫,可以回家了。”
发现天杀的辽将带着亲信全部逃走,朔州城内的守军,大多非常兴奋。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16753/536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