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是没有一点折扣可以打的。
特别是牵涉到救命的地步上。
从此的每一批救援物资,柳铭淇都让捎上了几千上万不等的蜂窝煤。
饶是如此,没两天的时间,襄阳城知府祝宽杰更是提出了“集二亿蜂窝煤于襄阳,则可解方圆五十里八乡之困顿矣”的说法。
柳铭淇这一次只带了一百万个蜂窝煤,连他们要求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他也只能飞鸽传书给蜂窝煤制造工坊,让他们全力生产,全部装车运送过来。
并且柳铭淇还告知了苗炎,请他派兵守护蜂窝煤工坊,这暂时就不给其余任何人出售了,包括的帝京府的民众们。
帝京府这边最寒冷的时节早就过去了,蜂窝煤对他们来说是锦上添花,绝对不是雪中送炭。
哪怕是有那么一些人急切的需要,那相比起湖北还有湖南一两千万的民众来说,又岂是能相提并论的?
于是这段时间在京城、新野、信阳的官道上面,除了忙碌奔驰的运粮马车之外,更有不少的运送蜂窝煤的车子。
回京的路上,熊大宝还在感叹,如果京畿地区也暴雪封路就太好了。
邓辉这么严肃的人都点头赞同。
毕竟见到了大型雪橇车载重三万斤,都能以较快的速度奔驰之后,再看看平路官道上面,最多只能载重两三千斤的马车,顿时觉得差别太大了。
这里面的损耗和时间,都花费得太大了。
柳铭淇心中一动。
官道平直少弯道,充其量就是坡道起伏连绵,但幅度却不大。
这样的情况下,可不可以分段来做秦朝的车道呢?
秦朝,始皇帝嬴政那是真的刚,对于边境的胡虏们,绝对是不遗余力的打击。
但是大批量的物资运送,必然会带来大规模的损耗,不说是后世夸张的三十比一,至少十比一也是有可能的。
所谓的三十比一,就是从江南运输粮草去边疆,运送到一石粮食,起码就要从江南准备三十石粮食,因为其余的全都在路途中被运送的人吃掉了。
这样就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而秦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他们想出了一个法子,就是在秦直道的中间,铺设两条轨道,契合马车的两个轮子——你们注意到了吗?秦朝不少的马车轮子,中间就像是汽车轮子一样,凹陷下去的,正好可以卡住轨道。
然后马儿就拉着马车,在这契合好的轨道上奔跑,非常节省力气。
运送上万斤的货物,一天几乎能跑三五百里,而且还不费劲,损耗降到了最低点,几乎可以概括为二比一甚至一比一。
这样就极大的解决了蒙恬的三十万长城军团的一切后勤保障问题,从而才能让他打得匈奴屁滚尿流,甚至还深入草原,设置了西北的九边边塞。
可惜因为汉初打得太过惨烈,秦朝的几乎一切宝贵遗产都被毁掉了,其中就包括了这种特殊的运输方式。
不幸中的万幸,秦直道倒是留了下来。——嗯,任凭什么样的土匪强盗,也不会发疯到毁坏这种泥土做的道路,否则恐怕也会遭殃。
大将军青、骠骑大将军去病等人,如果也有这些后勤保障,哪里用得着再等几十年才打得匈奴分裂之后,一半投降汉朝?
直接两位天才将军就搞定了。
更多人不知道,实际上英国最初的铁路,因为极度缺乏铁,就是用的木头作为轨道,在木轨上面跑火车。
只不过木头的太容易损耗,根本支撑不住,所以后来才渐渐的从海外殖民地引来铁矿石,变成了铁轨。
柳铭淇自然不可能现在就做火车,他只是想要恢复秦朝那样的马车轨道运输,这样的效率完全可以提高十倍,损耗也能降低十倍。
但这也不是容易的。
首先第一点,木轨的损耗太大了,根本承受不起长年累月的使用。
如果是铁轨倒很好,但你这铁轨铺在路边,如果没有人看管,保不准三五天就会被人挖得一干二净。
那么就需要使用护路队和修缮队。
护路队和修缮队这又是两个需要长期负担的开支,怎么样实行款项拨付、道路养护、收取通行费用等等,都是一个麻烦。
况且如今这几年,肯定是以狠抓粮食生产,保证民生为主,其余的一切开销和创新,都肯定是要推后再说的。
只能等等,看一看情况再谈了。
……
注:越是翻阅资料,越是觉得秦朝牛比到逆天。
而根据我初步的判断,秦朝如此厉害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以法家为制度调动全国,令行禁止,集中一切力量做事情,并且把军功得利立为法律,国王皇帝都必须遵守。
同时以墨家为主力,制造各种利于战争的机器、器械和装备——比如青铜剑、铺天盖地的强弩、秦直道、木轨运输道路等等。
然后又尊重农家,把川中、汉中平原大肆发展农业,提供足够的粮食,供应作战所需。
他们最不重视的就是空谈的儒家。看看以后的朝代,简直就是反着来的,只重视儒家,法家和墨家几乎灭绝,难怪再也没有秦朝的强悍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18323/499554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