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车你可以理解成一个高架子平台,或者直接是古代剧里面军营的哨岗,底下几根硕大的木桩撑着,上面一个去除窗户的屋子里站满了弓箭手,居高临下的向着城楼射击。
如果几十个、上百个巢车这么竖立着,对于城墙上的守军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之前室韦联军攻击锦州城的三大卫城的时候,就用这一招使得守城军士死伤惨重。
连如今的锦州城也是。
当初只能是通过大家对射,以伤亡换伤亡。
然后等到敌人从云梯爬了上来,虽然室韦联军不再射箭,但那群凶神恶煞的军士却也不好对付。
要不是有充足的粮草和各种物资,要不是有廖石聪训练多年的边军,要不是有张铁和骁骑卫来坐镇,要不是这里是绝大部分人的最后退路,恐怕早就支撑不住了。
……
今天也是如此,虽然锦州城的投石车疯狂的投掷石块,但面积那么大,距离那么远,精准度根本不行。
除了一开始他们密集阵势被砸了之外,现在他们懂得分散开来,威力便算不得什么了。
巢车停靠好了之后,弓箭手们便齐齐的露出了身形,准备开始对城楼上面的大康军士展开压制。
城楼上的大康军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一方面弩车对准了巢车发射,另一方面他们的弓箭手也率先发动了攻击。
在这个时候,已经扑到了城墙下面的室韦联军是不会上来进攻的,不然他们也会成为自家弓箭手的靶子,躲都躲不开。
同时大康军的守卫军士们,也纷纷找好了掩体,不参与这场弓箭对决。
平日里打仗就是这样的步骤。
但是,交战双方都万万没有想到,今天出现了搅局者。
“蓬蓬蓬……”
敌我双方的投石车,不断的砸着地面和城墙。
时不时的有不少石块,会砸在城墙的墙垛上,或者直接砸在城楼通道上面。
但这种几率还是很小的,除了几个躲闪不及的倒霉鬼,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事儿。
投石车的威慑作用要更大一些。
真正杀伤力最强的,还是装载了神射手的巢车。
随着巢车的停下,这边的二十个德王府侍卫,看准了范围、感受了一下距离之后,便一把扯开了木柄手雷的导火索,径直朝着巢车扔了过去。
手榴弹的投掷距离记录是我军创造的,大概是一百零五米左右。
像是那种神剧之中的一把投掷过八百米,一定是给手榴弹上面安装上了隐形的翅膀。
德王府的侍卫身体素质可不比我军战士差,天天大鱼大肉的吃着,还每天艰苦的训练,并且还有数十次出生入死的厮杀经历。
这样的体魄和心智,让他们在这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也能集中精神去做事情。
柳铭淇早就考虑到了在攻城战之中,远距离的消灭敌方军械的方案。
那便是直接让他们精准的扔手榴弹。
就好像新世纪美利坚和罗刹国直接用无人机精准定点清除一样,不过我们这个没有雷达定位,只能靠自己的眼力和手力。
想要达到这一点,那么必须要长期的去训练。
为此柳铭淇特意让人准备了和木柄手雷一模一样重量的假木柄手雷,除了不冒烟不能爆炸之外,样子都一样,只不过是泥土做成。
然后每当他们有空的时候,柳铭淇就让训练他们精准的投掷二十米、五十米、一百米等等范畴。
从鬼门关的时候大家就在练习,到现在已经有五个多月了。
他们还不仅仅是练习,在浙江大战倭寇的时候,还有实际的操作。
就连在坐船的时候,那么的颠簸,他们也没有停下来过。
经过了这么一通持之以恒的练习加实践,稍微不夸张的说,一百米范围内,他们想要扔到哪儿就扔到哪儿,前后左右误差不会超过一米。
现在便是比之前更加惊险的考验。
只要能精准的炸掉他们的巢车,那么就再也弓箭手敢站在上面射箭,从而对大康守军的威胁会减少大半。
巢车刚刚停稳,室韦联军的弓箭手正在这儿瞄准呢,就看到一个又一个的黑色东西朝着这边飞过来。
之所以他们能看清楚,是因为这些东西还冒着黑烟。
“轰~”
“轰轰~~”
“轰轰轰~~~”
德王府的卫士们可不仅仅是只扔一次,他们用最短的时间,扔出了十几次,加起来就是两百多三百枚。
因为他们训练的默契程度非常高,几乎都是同一时间甩出去的,而且间隔时间不超过三秒钟,所以爆炸声音听起来都是接二连三的。
隔得远了,跟过年放鞭炮差不多。
但就在爆炸中心的室韦弓箭手们,心情可跟过年扯不上半点关系。
木柄手雷从扯开导火索到爆炸只有八秒钟。
他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木柄手雷扔到了他们跟前就开始爆炸。
有的是直接在半空中爆炸,有的更是巧妙,直接扔进了平台上面才爆炸。
基本上方位都扔的非常准确,只有少数差不多五分之一,才被扔到了地上。
“啊啊啊……”
“妈呀……”
三十几个巢车上的弓箭手,不是当场被炸死,就是痛得惨叫难以忍受,直接跳出栏杆,飞落到地上摔成肉饼。
一个个的巢车上都冒出了浓浓的黑烟。
落在地面上的木柄手雷也没有浪费,巢车周围本来就有许多室韦的军士。
他们正好也被从空中落下的木柄手雷炸得开了花。
惨叫声不绝于耳。
本身时刻准备想要冲上城头的室韦军士,都忍不住回头观看,到底是什么让后方惨叫连连。
结果看到这悲惨的一幕幕,不觉让他们头皮都发麻!
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为什么大康军队会有着这种恐怖的武器!?
……
跪求老爷们多订阅一点!等米下锅!!!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18323/618883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