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召唤师
长云山庄清点出来的财产银两,夏平安让人折算成绢匹,全部按照土贡的规矩发给了那些历年来孩子被抢掠的那些贫困家庭,每户人家50匹准绢。
短短几日,道州城内外,犹如上演大戏一样,先是无数被抢掠到长云山庄的孩子与家人父母相认,悲喜交集,再接着,刺史大人的抚恤发下来,道州无数百姓奔走相告,刺史府门前,几乎日日都有道州百姓感恩送来的鸡鸭鱼肉。
而对那些百姓送来的东西,夏平安让人收下,然后让刺史府里的厨师做成肉汤,与刺史府上下官吏一同享用。
夏平安给朝廷的奏章写好之后就发出了,也就在奏章发出三日后,一队风尘仆仆的人马远道而来,进入道州城后,就直接来到了刺史府。
……
“阳城,你好大胆子,这道州城上贡给陛下的侏儒,伶俐有趣,陛下最是喜欢,宫里的娘娘缤纷和各位贵人也喜欢,那些国外使节来长安,陛下经常让道州城上贡的侏儒戏俑当众表演节目,这道州城上贡百年的东西,你说停就停,你有没有把朝廷和陛下放在眼里?”
刺史府的大堂中,夏平安坐在首位,一个穿着穿着太监服饰的白脸宦官,正坐在夏平安的侧面,尖着嗓子,翘着兰花指,严厉的指责着夏平安。
这太监,是唐德宗的土贡使,就是专门督促检查各地给朝廷上贡物品的宦官,虽然官不大,但因为是皇帝身边的人,为皇帝办事,算是皇帝的特使,那威风,远非一般官吏可比。
这土贡使原本在衡州坐镇,督促衡州各地的土贡,小日子过得挺悠闲的,只是在听说了阳城在道州城的所作所为之后,这才火急火燎的带着一干人来到了道州城,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
夏平安喝着茶,慢条斯理,一直等到这位土贡使说完之后,才平静的说道,“陈公公此言差矣,《唐律》规定,土贡之物只供有,不供无,我道州只有矮民,并无矮奴,土贡没有把百姓贡上去的道理,这是其一,其二,道州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公公刚好来到道州城,不若在道州城好好看看,我道州还有什么特产可以作为土贡贡上去,若是有,我一定上贡……”
这两点理由,夏平安也写到了给唐德宗的奏章上,这就是讲道理了。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按照朝廷律法规定,土贡只能上贡本地有的东西,土特产一类,不能上本地没的东西,道州只有矮个子的百姓,并无矮个子的奴隶,不能把百姓当贡品。再加上道州百姓穷困地产贫瘠,没有特产,所以什么都贡不了。
那个宦官被夏平安两句话噎住,理屈词穷,气得浑身都在抖,用手指着夏平安,“好……好……好,谁都知道你阳亢宗精通律法典籍,我说不过你,你敢罢贡,可别后悔……”
“我还有公文要处理,陈公公若无事,就请回吧……”夏平安直接端茶送客。
大厅外面,一干刺史府的官吏心惊胆战的看着夏平安顶着压力,把皇帝身边的土贡使都给气走,等到那个陈公公怒气冲冲带着随员离开,一干官吏才小心翼翼的走入到公厅。
“大人,那位陈公公一定返回衡州找观察室大人告你的状,观察室一定会派人来……”一个官吏提醒道。
“我知道,大家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吧!”夏平安平静的说道,观察使派人来,那是夏平安意料之中的事情,他早有准备。
只是这次来的那个崔判官,虽然史书上并未留名,但也是一个义气节烈之人,夏平安不担心。
……
果然,没隔几日,从衡州来的崔姓判官带着人马以催科之名直接来到了道州城外。
催科,那就是督促地方官吏上缴地方的钱粮赋税,判官有督促之责,如果遇到不法官吏,判官可以直接拿下。
刺史府中的一干官吏都出城迎接。
来催科的判官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国字脸,两道浓眉如墨,体格健壮,骑在高头大马上,身边还带着几十个穿着官衣骑在马上的手下,刀弓齐备,煞气腾腾,就像来打仗一样。
这判官那锐利的目光在道州城的一干官吏中一扫,发现都是些熟悉的面孔,居然没有看到阳城,脸色就一沉,“为何不见阳刺史?”
“启禀崔大人,阳刺史在狱中!”一个刺史府的官吏上前一步,小声的禀告道。
“阳刺史在狱中,怎么回事?”崔判官大惊,他还没动手呢,这阳城就怎么会在狱中了。
“咳咳,听说崔大人要来催科,阳大人自觉自己催科不利,就去了大牢,把自己关在大牢内,说等着崔大人来提……”
“带我去看看……”
“是!”
刺史府的官吏带着崔判官和他的手下进入城中。
这一进入城中,那崔判官就感觉城中气氛不对,以往他每到一地,所遇百姓,一个个都不敢正眼看他,就算看到,也是敬畏无比,而今日他入阳城,城中街道两边的百姓,上至八十老翁,下至黄毛稚子,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个在路边都用仇恨的目光看着他们一行人。
他们所至之处,除了马蹄声,街道上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直刺刺的看着他们,那感觉,简直就像是进入敌国,哪里是像在大唐衡州的道州城。
崔判官和他的一干手下如芒在背,冷汗都下来了。
崔判官来到道州城的监狱,见到了夏平安,只见夏平安一身囚服,端坐在牢房之中,在桌案上写着字,崔判官来到夏平安身边,看到夏平安在桌上写的就八个字,“催科政拙,抚字心劳”。
夏平安放下笔,平静的看着崔判官,“崔大人来了,阳城无能,要杀要刮请便吧……”
崔判官叹息一声,这个时候他再说什么催科,那就是在侮辱双方的智商了,他对着夏平安行了一礼,一句话都不说,直接离开大牢,带着手下离开阳城,返回衡州去给观察使复命。
观察使大怒,再次下令崔判官把阳城抓来,带到衡州。
崔判官回到自己的公堂,对一干手下说道,“道州阳城,实乃赤诚君子,百姓之父母,我若捕之,岂不是成了周兴和来俊臣那样的卑鄙小人,于心难安,一辈子恐怕再难睡一个安稳觉,这差事我崔某干不了,诸君自便吧……”说完话,崔判官把自己的判官官印拿出来挂在大堂上,然后离开大堂,当夜就带着妻儿直接离开衡州,不知所踪。
衡州观察使知道自己手下的崔判官居然挂印而去撂了挑子,也沉默了。
“刘公公,阳城软硬不吃,我也拿他没办法,再闹,恐怕会激起道州民变,这道州土贡之事,我看,还是由陛下定夺吧……”观察使对那个刘公公无奈说道。
“好,好,好,我这就回长安请旨,那个阳城敢罢贡,我看那个阳城能蹦跶到什么时候,我就不信陛下也由着他胡来?”刘公公再次怒气冲冲的离开了。
……
月余后,长安城大明宫中……
在看完阳城从道州送来的奏章之后,李适就心潮起伏,离开紫宸殿,信步漫走,不知不觉,就到了祭坛宗祠所在。
看到李适到来,看守宗祠大殿的一干太监连忙跪在地上。
走入宗祠之中,看着宗祠之中那块“睿贞皇太后”的牌位,李适那深沉的目光难得的温和了下来。
这是他生母沈氏的牌位,“睿贞皇太后”的尊号是李适即位之后思念生母自己加封的。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18324/5191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