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宇通过各种手段在家闹腾了几天,欧阳宏没法,决定把他送到叔父欧阳修家教育一段时间,通过叔父的考核之后方可获得自由。
虽然如此,欧阳宇还是喜出望外,总比关在门房间哪都去不了好得多。
喜滋滋地暂获自由,立马给秋小婵去信一封告诉自己最新的处境,并顺便喂了秋小婵一颗定心丸:开酒楼继续,大哥有钱!
有了上次教训,小红亲自把信交至秋小婵手中,因为从未见自家少爷对哪家姑娘如此上心,还自作聪明说了句好话,“我家少爷很挂念你。”
说完这句话,小红悄然离去,留下独自凌乱的秋小婵,“什么跟什么啊。”
看过信的内容,秋小婵抿嘴笑了,“这家伙,挺够意思的,一次次来信说明想继续开酒楼,他就是不开了,我还能吃了他不成,反正钱在他手里,他说了算。”虽然如此,但她依然开心,还有什么比不离不弃更让人开心的呢。
因为从心底里已经接受了他这个朋友及合作伙伴,也知道欧阳宇基本每天都会给她送信,所以这次看完信后写好了回信,等下次小红来的时候给她。
秋小婵信中告诉欧阳宇:你叔父是个了不起的人,跟着他要好好读书,切莫再闹,我会趁着这段时间把菜品想好,等你通过考核,一起开酒楼,一起做美食。
欧阳宇拿到秋小婵的回信,喜出望外,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小红,小红,是小婵姑娘亲自给你的吗?”欧阳宇拉着小红不让她走。
小红被缠的没法,“少爷,是啊,是小婵姑娘亲自给我的,让我转交给少爷你。满意了吗?我的少爷。”
欧阳宇可不管她的调侃,“小红,你不懂,我们都是做大事的人。”
说着便迫不及待拆开来信,越看嘴越合不上。
小红当然看到了自家少爷什么形态,“是~我们家少爷啊,是做大事的人,记得好好读书哟。”
欧阳宇看着小红远去的背影,半天才回过神儿来,“这丫头,竟然取笑我。”然后又自己开心去了,他要好好再写一封信。
欧阳修府。
在宋朝,由于皇帝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学圈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文人在某一位主考官手下金榜题名,就得感激他的知遇之恩,两个人之间从此建立“恩师”和“门生”的关系。考生要拜见恩师和考官,并写信道谢。
大名鼎鼎的苏轼,就是在欧阳修的手下金榜题名,自然就成了他的门生,也写信道谢。对于苏轼的感谢信,欧阳修对一位同僚说:“读苏东坡的信,我全身喜极汗下。我应当退隐,让这个青年出人头地。”由此可见欧阳修对苏轼这个门生的欣赏。
二十岁出头的苏轼一时声名鹊起,春风得意。本来以为就此在仕途之路上大展身手,但是没想到他母亲在此时去世了。根据儒家的规定,这是一件大事,即使你贵为宰相,也要立刻辞官,守丧二十七个月才能复职。
守丧结束后苏轼去了外地做官,今年刚辞官回来,又被新登基的皇帝英宗拉来在史官任职。这一部门的史官轮流在皇宫的图书馆工作,所以苏轼此时的这项工作能够有机会看到皇家收藏的珍本,他还挺开心。
苏轼这次回京,欧阳修特别开心,尤其是苏轼在外做官的这些年写了不少佳作,就连与弟弟苏辙的应和诗也很有意境,一点不输唐诗风采,所以经常邀约苏轼来府探讨文学,当然,大部分的时间是欧阳修对苏轼的词作大加赞赏。
这次,当欧阳修读到苏轼和弟弟唱和,并且规定用“泥”和“西”做韵脚写的诗时,拍案而起,大叫“妙哉”。
原来苏东坡写道: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欧阳修不停地念着这首东坡与弟弟日常应和的诗,细细品味着,越读越觉得越妙,索性最后拿笔抄了起来,完全忘记苏东坡还在旁边。
苏轼似乎对此已经习惯,悄悄退出,在欧阳府慢慢逛着,大家都对他比较熟悉,所以没人打扰与询问。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20217/498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