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抑后贬,他觉得武将就该有武将的觉悟。现在最大的危险来自长安,而非南中。把刘瑁调到白水关守门,既远离益州政治中心,又夹在绵竹与汉中之间,想妄动也没多少机会。
只要刘璋交好张鲁,便可绝对掌控刘瑁动向。让他老老实实做一个守门之将。
张松熟悉益州地理与各地文化,也没完全倒向刘璋,想法略有不同:“以松之见,使君若以贾龙首级及蜀锦谨天子,董卓必不再妄图益州。南中蛮夷众多,素不服汉,多有反叛。三公子携雷霆之势,可入南中,震慑宵小。”
张松这个人,历史评价不怎样,其实能力是真的有,只是不甘从无为之主罢了。一是因为生来丑陋,二是生不逢时罢了。换个时间换个地点,一定会有不俗成就的。
这个时候刘璋的手腕应该是得他认可的,不然一开始他也不会选择辅佐刘璋。
但他能从这封书信中看出刘瑁并不傻。远征南中,可远离夺嫡纷争,亦可积攒自己的实力。
但南中蛮夷又岂是那么轻易能征服的?
如果刘瑁真有那本事,他不介意暗中扶一把;如果不行,他又是远谪刘瑁,扶持刘璋的功臣。
真有些机关算尽的味道。
但这会儿,刘焉喜欢听这个。
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方可立不败之地。
刘焉:“叔瑜仅领别部司马之职,恐难服南中群夷。子乔以为吾该为为叔玉争取何职,可服众?”
南中四郡一属国,占益州一半地盘,一个一抓一大把的“别部司马”哪有资格去统领这么大的地盘?
张松沉默,这种事,真不好说。官要大了,对刘璋威胁大,不利于自己的计划。官要小了,可能不是刘焉想要的。
这时候,董扶又站出来说道:“三公子南下,以平定蛮夷为志,功在社禝,纵权臣当道,亦无拒绝之理。对主公大业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属下以为,可为三公子清‘降庲都督’一职。诸君以为如何?”
董扶是刘焉的心腹,他的话有可能并不是他自己的想法,有可能他就是代表刘焉发一下声。
群臣没有人回应,刘璋也在场呢。
倒是刘璋脑子转的快,不管是赵韪还是张松,似乎都不想让刘瑁回到益州权利中心,但又不想给刘瑁太大的权利。
但这个“庲降都督”虽然权高位重,却有可能将刘瑁一辈子拴在南中,所以他表现出自己的大度。
至少,表面看来是在为自己兄长争取权益。
“父亲,三兄自幼习武艺、研兵法,确实是平定南中的不二人选。庲降都督一职非他莫属,待兄大功成时,我父子安益州,可与群雄并立!”
刘焉:“那便派人带着贾龙的首级去朝庭复命罢!顺便表叔瑜为庲降都督,入主南中。”
……
表不表的其实不过说给人听而已,都断了与朝庭的联系了,不听调、不听宣、不朝贡……
人事调动,还要什么上表?
走个形式,让世人看看他刘焉还是尊崇汉室的。顺便拿贾龙的人头给董卓提个醒,你在关中随便闹,我益州不参与,并不代表益州是个软柿子,可以随便拿捏。
所以,刘瑁很快就收到了“庲降都督”的任命书,还有印绶。
都是他爹刘焉给的,跟朝庭没有半点关系。
刘焉起用杨怀为都督、高沛为副,领兵两万,镇守白水关。调严颜为巴郡都尉,大军驻防鱼腹(奉节),以防有敌沿江水入益州。
……
刘瑁收到任命的时候已经行军至犍为属国。
对他来说,这个“庲降都督”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顶着这个名号,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南中。益南四郡,可任他为所欲为。
或许,刘焉是在给他另一个机会呢?
毕竟刘瑁是刘焉立足益州的那把刀,不然光靠权谋与其平衡之道,谁买他的帐?但等稳定下来,难免会要个人去做坏人,背黑锅。
也许刘焉心中还是有些许不忍或者过意不去吧。
也算是一种补偿。
只要在刘焉有生之年,刘瑁能够立足南中,就算益州众臣支持刘璋,再或者能够迎回其他二子,至少刘瑁都是一方不可忽视的势力。谁想算计他,都得掂量掂量。
刘瑁将任命文书拿给甘宁、张任二人看,当场任命二人为别部司马。也算是给二人吃了颗定心丸。
犍为属国多山,仅治朱提、汉阳二城。
任歧就在犍为属国,其实已是穷图末路。
刘瑁大军压境朱提时,他不得不弃城而逃。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23086/566318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