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力量确实巨大,但是仅仅依靠金融控制一个国家,却是天真的想法――这样的错误犹大人在一战前已经犯过一次,世界不会再有那么多的傻瓜。
诚然,金融资本能做大到如今的规模,究其根源还是源于西方的货币发行制度;
但是……只要你去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今天西方的货币发行制度其实是各方博弈制衡的结果。
西方的货币发行模式,是以政府的债券作为抵押发行货币――在这过程中,政府不能还清债券的,如果还清债券,货币也就随之而消失!
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债券抵押的货币发行模式下,金银的货币作用并没有被取缔,只是由于著名的“劣币逐良币”效应,金银退出了金融货币市场,但是一旦债券没有了,金银还会回来的。因此从根本上讲国家无法还清所有的债券,这样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
而发行债券劣币的好处,真的全部让金融资本赚取了吗?
在金银货币的模式下,国家发债就一定要从社会上收回金银货币,再使用这些货币购物或支付国家费用。
但是在债券货币发行模式下,政府发行债券从市场上收回货币后,这些债券可以抵押再次发行货币,而国家通过债券取得的货币在国家支付各种费用后也回到了市场上,这样市场上的货币会因为国家债券的发行而增加,这与金属作为货币时的情况是根本不同的。
为了限制货币量的增加,一般是禁止政府直接发行债券给央行换取货币的,转而通过其他机构购买了债券后再到央行抵押发行货币――货币发行的过程从直接变成了间接。
而设置间接的方式主要是为了限制政府以权力要求央行发钞购买其债券――否则的话,就变成了政府印钞。
我们应当看到,政府的债券发行给整个市场带来了货币增量,而物资财富并没有由此增长,其结果就一定是货币的贬值。货币贬值的损失是由全社会的货币持有者来共同承担的。
对于发行货币的央行,发行在外的货币是其债务,货币贬值就是央行的债务贬值;同时货币贬值也使得政府的债券贬值,从而使得政府的债务贬值,结果是政府和央行在债券抵押货币发行的过程中共享了贬值的好处,实际上是一同瓜分了货币发行的红利;
在债券抵押发行货币成为世界的主流后,经济学的理论发生了变化,政府和央行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首先,以获取贵金属为基础的重商主义消亡了。
之后的凯恩斯理论,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府的赤字政策,实际上就是大量发行债券,这些债券通过抵押货币发行的模式又成为了大量的货币,市场的货币投放量大增。
再后来的货币主义经济学更是主张不断地增加货币投放量,促成市场上货币的有序贬值。
这些理论和倡导的政策做法,会产生大量的货币发行红利,政府的债券和央行的货币债务都是获益者,红利被他们分享了,这应当是一个双方获益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准确地说是政府与金融资本的共谋,而不是《货币战争》所说的金融资本单方面的操纵和控制。
此外,以债券抵押发行货币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以往的金属货币是具备资源属性的,变成债券的信用货币没有了资源属性,“劣币逐良币”的结果是金属退出货币,西方国家可以以货币的发行兑换他国的资源,有巨大的利益。
所以在此模式下,当金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以后,以货币负债占有资源的国际博弈就开始了,由此获得的利益也为国际金融资本和国际货币发行国政府所分享。
但是大家都知道,经济越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货币供给不足就会限制经济发展――如何增加市场的货币供给呢?
从欧美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得出,用可以无限增加的国家信用替代不能增加的金属作为货币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出路,而且我们现在没有发现更好的出路。
国家直接发行货币本质上也是国家的负债,与债券的性质是类似的,除非一个国家不保证它的货币信用,否则发行出去的货币就是国家的负债并且需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未必比债券的利息小。
以债券为基础的货币实际上满足了社会对于货币投放量的需要,只要发行量合理,对于社会经济就是促进而不是掠夺,政府金所取得的货币红利是有经济发展支撑和利益来源的。社会货币供给充足的最大效果就是极大降低了社会利率。在金属货币时代,受金属保有量的限制,货币总量有限,利率奇高,而以债券为基础的货币发行制度确立后,把社会从传统的高利贷者的盘剥中解放出来。所以不要只看到货币红利的巨大收益,还要看到其所带来的价值和社会效益。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在国家以债券抵押发行货币的基础上原来在贵金属货币时代国家难以控制的货币量就可以通过债券数量和央行的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控制了,社会经济的货币大权被政府和央行掌握,国家在以往需要以暴力手段去维持的部分东西就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去实现,这是现代社会摒弃血腥暴力的重要基础,同时国家的权力也通过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的金融货币而得到加强,只不过国家的权力是与金融资本一同分享的。
所以,间接货币发行不是政府被私人金融机构所掠夺,而是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获利和博弈的过程,也是造福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
就拿后世的2008次贷危机来说,漂亮国开动印机,让政府的债券直接发行给了美联储――政府与金融资本的博弈保证了货币发行的权力彼此受到限制,也保证了货币的稳定。
客观来讲,之所以在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更容易发生恶性通货膨胀,那不仅仅是因为政府多发行了货币,更有社会投机的推波助澜作用。
而在间接发行货币的资本社会,属于私人的金融资本从直接发行货体制中的投机者变成了货币体制的维护者,要和政府一起维持货币体系,金融资本的实力强大且渗透到产业的方方面面,金融资本与政府一起维护货币体系,实际上就变成了所有产业参与维护货币体系,产业不囤积居奇进行投机,货币体系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概率就会极大地降低,因此间接发行货币比直接发行货币的货币体系,稳定性要高很多。
因此,作为一个理智的思考者,我们不仅要看到货币红利是对于社会的掠夺,也要看到这样的博弈限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增加了货币投放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只要监管到位,金融资本在既定的范围内壮大,对于全社会也是有好处的。
国家与金融资本共同发行货币、共同牟取利益也共同承担责任,这个责任就是维护货币市场的稳定,货币市场的稳定对于全社会都有益,而纸币提供足够的社会货币投放量也是满足社会需要,为了这样的利益,
从宏观方面来说,满足经济发展的货币投放需求和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社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合理的,这个代价就是让政府和金融资本共同享有货币发行红利――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免费的晚餐。
而对于国家和金融资本发行货币数量的限制,就在于社会的承受能力和他们维持货币市场的能力,否则出现经济危机,金融货币体系崩溃,遭受损失最大的也是国家和金融资本。
因此,最重要的金融行为--货币发行,是一个金融资本与政府合作和博弈的产物,这样的产物既攫取了货币红利,也给社会带来了经济发展,同时还加强了政府和金融资本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
ok,回归到关系本质上。
众所周知,欧美诸国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大型的上市公司,
因此,在那些,代表金融资本的各大财团与国家的关系其实更像是cfo/cro等一系列高管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搞营收、出风头、管理下面不听话的中基层员工或许是cro出马,但是除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否则一般情况下,不管是cfo还是cro是绝对不敢发疯到去想着架空董事会的。
原因很简单……
都说了金融资本的力量来源是间接货币发行权,而通过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在现今社会,货币的本质就是国家信用所背书的债务――你的力量源泉就来自于董事会,对方又有一定的反制手段和风险预案,你怎么可能跳的出对方的五指山?
两者之间如果按照游戏规则各取所需,通力合作也就罢了,“董事会”可以对cro的一系列带着私心的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真要是你敢尝试着去架空董事会,那你必然要等着挨收拾!
虽然当今欧美的那些所谓皿煮制度在大多数人眼里看起来就像是个笑话,但必须承认的是……真要到了需要出手的时刻,三权分立架构下的机器,可不是架在那光给人看着的!
(所以,我们不妨去联想和思考一下,当初比特币为什么会大受欢迎?马斯克明明那么大家业了,为什么还要在一片吁声中去搞狗狗币?一度被炒热到105度的元宇宙背后的诉求有什么?华夏为什么要一副铁了心的架势推出数字货币?为什么即便各界唱衰,国家依然把区块链作为战略重点项目?)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24171/1293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