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初出现商业化摔角活动,到三十年代公司化运作,再到七十年代登上屏幕,摔角这项爱尔兰裔工人推崇的娱乐活动,逐渐走向全国,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广,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摔角到底是是不是真实的?”
早在二十年代,摔角和拳击都是竞技类比赛,纽约和波士顿地区的报纸上还会为摔角比赛的胜负进行博彩。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摔角比赛的举办者比举行拳击比赛的那些家伙还没下限,摔角太容易操纵比赛结果了,最终这类博彩被叫停了,也留下了摔角比赛胜负的结果都是被操纵的观念。
之后摔角比赛运营者发现,给摔角手赋予个性化的服装和动作,会让节目更受欢迎。再往后就发展出专门扮演好人或者扮演坏人的摔角手,让节目更具趣味性。
这样一来,使得摔角和拳击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一个更强调竞技性,一个更在意娱乐属性。
到了八十年代,WWF和WCW的出现,用剧情将每周的节目串联起来,增加用户的粘性,提高了PPV赛事的付费率,更是把摔角弄成了大型电视综艺节目。
这时候许多观众开始产生了疑问,我看到的摔角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摔角手的角色是包装出来的,剧情是编剧写的,比赛流程是安排好的,就连胜负也是老板确定的。
尽管没摔角手公开承认比赛中的对招是提前排练的,胜负是老麦指定的,但是时间久了总是会被人看出来的。
以前,摔迷之间交流得并不多,大家不过是和身边的三五好友一起聊一下最新的赛事和剧情,为自己喜欢的摔角手鼓吹几句而已。
一些“小秘密”,没有流传开来,以至于大部分美国观众都以为摔角手在擂台的搏杀都是真实的。
但是互联网的出现,让一切变得不可控起来,一些资深摔迷开始建立针对摔角讨论的论坛,在网络上,信息的传播以指数级别增长,许多行业内的小秘密,已经快要成为尽人皆知的东西了。
美国人虽然有些天真,但不傻,知道摔角比赛展示的内容大部分都不是真实的情况之后,一些追求竞技刺激的观众会逐渐疏远,他们宁愿去看拳击和橄榄球,即便留下的用户粘性也会减弱,不在把摔角当做一个赛事,而是一场SHOW。
老麦所担心的不仅仅是WCW抢占收视率,也就是市场份额,更担心随着咨询的发达,用户的粘性下降,甚至流失。
如何去留住观众呢?
老麦思考了很久,有些模糊的想法,却不成体系,直到白奎因找到他,拿出了一个和电影联动的宣传方案,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白奎因将在《摔角狂热》大赛上,褪去角色的伪装,以本人的形象露面,并且在今后的比赛中,放弃“恶魔王子”的角色,用“好莱坞演员白奎因”这个几乎是“本真”的形象去比赛。
出于对传统的维护,老麦本来是反对的,一个摔角手,怎能没有擂台形象呢?这根演员在电视剧里演他自己不是一样的吗?
但是白奎因还是说服了他。
“人设!”
白奎因解释道:“我像观众展示的是我白奎因,但实际上,他们看到的还是经过了包装的我,我会给他们展示好莱坞明星傲慢、花心、挥金如土的一面,这都是人们对好莱坞明星的刻板印象。
通过我的表演去强化这些方面,模糊擂台上的我,和擂台下的我,让他们看到一个更真实的擂台上下始终如一的角色,他们甚至都看不出表演的痕迹,观众会喜欢上‘真实’的我……”
白奎因不仅说服了老麦,也让他茅塞顿开,之前很多模糊的想法变得具体起来。
“你这个想法很好!本真出演的话,我也可以饰演一个让观众恨得牙痒的老板,这样可以让剧情冲突更吸引人,让他们每周都期待坏老板又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还可以找人没事揍你一顿,让观众过一把打老板的瘾……”白奎因调笑道。
“这主意真棒!”老麦兴奋地跳了起来,像个五十岁的孩子。
……
回到擂台上,兰迪顺便宣传了几句《邦妮和弗雷克》这部电影,告诉大家他和白奎因都会出现在电影中。
两人下台,留下了白奎因到底是电影演员来打摔角,还是摔角手去演电影的争论。
全国的电视观众也在广告时间看到了精心剪辑的《邦妮和弗雷克》的宣传片,俊男美女自不必提,全片最精彩的打斗场面也剪进去了。
之后的节目是两大台柱,“心碎小子”肖恩·迈克尔和“刺客”布雷特·哈特的巅峰对决,两人举行的是一小时不停的铁人赛,整整打满了一个小时未分胜负,又加时了2分钟,最终肖恩·迈克尔依靠两脚“下颚粉碎踢”赢得了胜利。
赛后的调查显示,尽管观众们普遍赞赏肖恩·迈克尔和布雷特·哈特长达一个小时的铁人赛,认为极其精彩,但白奎因自爆演员身份的行为更让他们印象深刻,不少人都表示一定会去看白奎因主演的电影,还有不少观众询问调查的工作人员,白奎因最新的出场曲到底是什么歌,哪里可以买到唱片。
在更衣室淋浴的白奎因,心情极佳,轻声哼唱起来:“Doo-doo-doo,Doo-doo-doo,Doo-doo-doo,Doo-doo-doo,Oh,I want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24864/652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