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和平镇百姓走出家门,趁着天好,到镇子里闲逛。
客栈位于镇子东南角,距离最热闹的中心大街只隔了一条巷子。
巷子宽敞,能过大车。
不长的巷子既能隔绝大街上嘈杂的喧闹声,保证到客栈投宿的客人能够安心休息。
又不妨碍人员进出,影响客栈生意。
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当初建造客栈的人,对客栈的选址下足了心思。
可惜的是,如今客栈门前冷冷清清,太阳已经高高挂起,客栈却连大门都没打开。
更别提客人上门了。
吱呀。
安静的客栈里,传来开门声。
李墨臣所处的卧室在二楼最外面,出门左手边就是楼梯,向前是一条走廊。
走廊两面是白石灰刷成的白色墙壁,白石灰吸潮,坚硬,是古代最早用于墙面修饰的材料之一。
墙面光洁,除了一层灰蒙蒙的尘土,和纵横交错的蜘蛛网外,再没有别的装饰品。
走廊左侧是墙壁,右侧是客房。
在走廊里转了一圈,李墨臣数了数,二楼一共有十二个客房。
打开一间客房的房门,房间明亮宽敞,只是摆设略显简单。
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张床,一个屏风,屏风后面放着一个供客人洗澡的大木桶。
在门口处还放着一个小木柜,柜子上有铜盆,铜镜。
伸手摸了把桌子,手指立刻沾满灰尘,李墨臣眉头微皱,再看看灰扑扑的粗布床幔,和随处可见的蜘蛛网,他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些。
将二楼所有客房转了一遍,每间客房的情况都大致相同。如果用这样的房间迎接客人,客栈不被人砸了就是好的。
“难怪整洁度只有5点,是该好好打扫打扫了。”
离开走廊,李墨臣顺着楼梯,来到一楼大堂。
大堂宽阔,摆着八张桌子,每张桌子都配有四条长凳,整个大堂足够三四十人同时吃饭。
下了楼梯往右走几步,一个长柜台,上面放着账本,算盘,笔墨纸砚和一个肚子圆圆的大铜罐。
柜台后面是一个高大的格子木柜。
木柜最上面上面挂着“炝炒青菜三文”“白菜炒肉十文”“溜肥肠二十五文”……等菜牌,十分醒目。
中间的格子里放着许多酒坛,每个酒坛上都贴有红纸标签,上面写着“女儿红,十年”“竹叶青,十五年”等字样。
柜台直面大门,能让掌柜看清每一个进来和出去的客人。
这样的布局一来提醒店小二迎接客人,二来防止客人逃单。
顺着柜台往里走,掀起布帘,进入厨房。
和李墨臣在窗口看到的一样,厨房和客栈主体相连,方便伙计快速上菜。
厨房里有两个灶台,两口大黑锅,灶台边还有一口水缸。
长长的桌子上放着菜刀菜板,锅碗瓢盆,各种器具一应俱全。
穿过厨房,走进与厨房只有一门之隔的房屋。
房间里有一张桌子,两张床,一个土炕,可以供三人在此休息。
打开房门,外面就是客栈后院。
后院只在屋檐下铺了一层地砖,其他地方全是裸露的黄土地。
用工具将土地夯实,铺平,即便是下雨天经过后院,也不会陷一脚泥。
走到厨房对面的水井旁,水井上横着一个木头转筒,桶上绑着麻绳,麻绳下面系着铁钩,铁钩上挂着木桶。
晃动绳子,下方的木桶随之摆动,井水流入桶内,李墨臣摇动转筒的摇把儿,一桶井水慢慢升了上来。
“嘿呦。”
卯足了力气将水桶提出井口,李墨臣口喘粗气,暗道“文弱书生的评价,果然不假。”
四下看看,发现厨房墙根有一口大水缸,水缸上盖着木盖,木盖上放着一个黄色的葫芦瓢。
把瓢拿到井边,舀起半瓢井水,李墨臣喝了一口。
“啊~”
井水清凉凌冽,甘甜可口。
“这么好的水,若是用来泡茶,绝对能招揽不少生意。”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2781/64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