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五年,十月,高夷王敬反,遣洪京将兵五万进击朔酉。
十一月,朔酉陷落,继续西进攻打环陵。
永宁元年,帝遣将军文卿领兵屯黑水抵御叛军。
三月,孙种于离州龙兆反。
五月,洪京于文卿对峙于黑水河畔。
七月,孙种控制邺,胥,岷三地。
八月,文卿强渡黑水击洪京,洪京败守朔酉,文卿围朔酉。
十月,叁涂,洸阳,夷阴相继出现叛军,直取都城国膺。
献正公孙雁响应高夷王之反,领兵六万进军贯北。
高夷王领兵十万取黑水,断文卿粮道,文卿军大乱,洪京趁机突围,文卿军死伤惨重,退守既还。
洪京围既还。
十一月,大将军穆昭持节都督三军兵马,白猷将军领兵五万驻鹏回,羊嗣将军领兵三万驻怀德对峙夷阴叛军,祖弋将军领兵七万抵御高夷王。
越北王冲以勤王为名,起兵。
十二月,公孙雁取贯北。
永宁二年,元月。胶阳王洛起兵勤王。
高夷王幕僚孟红女攻占隶农。
二月,廷安王勇,印忠王秋,籍壅王烈,契中王越,涣东王渊起兵勤王。
孟红女领水兵顺沧水进逼,直取洛川。
三月,高夷王敬全军出击,强袭祖弋军,祖弋军死伤惨重。
孟红女攻打洛川,洛川太守黄霸死守。白猷自鹏向黑水出兵,中伏败退,高夷王敬幕僚凉平与之对峙。
四月,葵金王颜,涅阴王涯起兵勤王。
白猷斩凉平,领兵南下支援祖弋。
公孙雁控制贯地。
以上是记录在编年体的各重大事件,大汤帝国,从正道五年十月开始进入了无休无止的内战中,高夷王之反是这一切的导火线,如令高所言,中原天下在短短两年内迅速四分五裂。
高夷王一直是当代朝政最为奇葩的存在,由于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高夷王的权力一直处在高度独立并且很难受制约的地位,这一直是在正道五年离奇遇刺驾崩的皇帝张庸的一块心头大患。
张庸还活着的时候,靠着为兄的威望勉强还能镇得住高夷王,本想以更怀柔的手段去解决高夷王这块烫手的山芋,可谁能想到张庸会突然遇刺暴毙。
以至于很多人都怀疑刺杀皇帝张庸这件事就是高夷王一手策划的阴谋,在张庸死后,高夷王敬便完全不把后继者汤帝朔放在眼中,再加上世家大族势力和外戚势力对张氏帝王的权力渗透让高夷王极度不满,种种迹象表明,高夷王的谋反是迟早的事。
只是,谁也想不到,高夷王居然能够暗地里积蓄如此大规模的部队,他趁着狼赳之反期间,藏匿了十万以上的士卒。
这些人根本就不在朝廷的户籍统计之内,狼赳之反时他们是流民,狼赳之反后他们是黑户,再加上皇帝突然驾崩朝廷无暇顾及人口普查事宜,且各大世家大族也一向都有藏匿人口的行为,便也见怪不怪,一直无从整治,致使高夷王能够抓住机会悄悄疯狂扩张。
不仅是士卒,还有高夷王手下诸多的幕僚也在狼赳之反中得到了宝贵的实战训练,虽然高夷王没有获得官方的任免权,但是私养了众多幕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哦不,后来事实证明那根本就不是什么麻雀,而是实力深厚的雄鹰,说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小朝廷也完全不为过。
高夷王幕僚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曾作为江十一上司的洪京将军,他在狼赳之反中率领着平叛军的主力,立下赫赫战功,但是这些战功都不被朝廷记录在册,只被高夷王这个小朝廷单方面承认。事实上,也不是朝廷不想承认,实在是高夷王的小朝廷的独立性太高,往轻点说叫井水不犯河水,往严重点说就是分庭抗礼。
不过,洪京毕竟是小庙出身的无名和尚,一开始洪京进击朔酉并不十分引起重视,所谓的将兵五万也被朝中大多数人认定那是吹牛,谁曾想,洪京打下朔酉城只用了不到一个月。这下,朝廷开始重视了,便派出了新生代四大名将之一文卿前往抵御叛军。
双方在永宁元年五月,对峙于黑水河畔。三个月后,文卿强渡黑水攻击洪京,果然,小庙出身的无名和尚终究是比不了当世名将,在以逸待劳的优势下,洪京却一战败退,守朔酉。
正当文卿把朔酉团团围住,打算困死洪京军时,永宁元年十月,高夷王本人亲领大军出动了,领兵十万取黑水,断文卿粮道,文卿军大乱,洪京趁机突围,文卿军死伤惨重,退守既还。战局陡然扭转,实际上这一开始就是高夷王的策略,利用洪京战败把文卿引向隗水东岸,然后再亮出底牌一举直接把当世名将文卿掐到死,以威慑朝廷。
两个月之间,文卿从围困洪京变成被洪京围困,并且既还城可不比朔酉城,既还的物资储备相当匮乏,重重包围之下根本坚持不了几天。
朝廷终于坐不住了,他们终于回忆起了曾经被高夷王支配的恐惧,高夷王张敬,在成为高夷王之前他就是这个天下的顶级名将,比现今的什么新生代四大名将之流强得多,若不是年龄和资历上吃亏,单论个人能力他完全不在羊湖穆昭这种史诗级名将之下。
羊湖已死,死无对证,而穆昭还活着,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验证了高夷王敬的军事能力确实是有能够跟穆昭相提并论的资格。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28671/2677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