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刚刚从江西回来,想陛下汇报这段时间的工作。即使在江西,我也听人说起过袁可立的罪行。他滥用权力,无辜没收北方富商的粮食,这件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否则,如果所有的官员都有样学样,那么,大明何人还敢经商,大明的物品还如何流通。这将会导致整个大明秩序的紊乱。微臣觉得,袁大人这么做,实在有违大明历法,应该严惩。”
我点点头,说的有道理。虽然离泉州还有一段距离,但他的话应该不是道听途说。看来,这件事的影响确实深远,如不及时解决,南方还真有可能闹出乱子。
“敢问李大人,袁可立没收的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何人的粮食?”朱童蒙及时跟上。
“据说是一个叫何敏泰的山西商人。”李应升毫不犹豫的说道,“陛下,臣此次出现在早朝之上,就是为了揭露袁可立的罪行,请陛下为万民做主,为百姓做主。”
说的慷慨激昂,似乎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官。但,怎么听起来有什么不对劲呀。你一个从江西回来的官,胡乱参与人家泉州的事情干什么?再说,你真的清楚吗?
“李大人慎言。”朱童蒙立即接口道,“李大人怎么可以凭借据说二字就可断定袁大人有罪。据说二字岂可以作为实实在在的证据。如果仅凭据说断案,我为大人能否公正断案、能否真正的为民做主感到担忧呀。”
我说哪里不对劲呢?原来在这里?据说和莫须有又有什么区别。是呀,如果仅凭这个断案,和秦桧又有什么区别。靠,他们是秦桧,我又是什么?哼,我可不是赵构。
不过,朱童蒙说的挺狠的呀?如果这个罪名做实了,李应升的官途大概也就要到此为止了。我微微点点头,看向李应升,小样,你还有什么说的?
李应升面露尴尬,一时想不起该如何反驳。
“朱大人,不可妄加罪名呀?”高攀龙站了出来。对于高攀龙,好像有点印象,应该也是刚刚被我找回来的吧。这位刚刚从老家江苏回到京城的老人,看来,也对袁可立的做法颇有微词呀?
“陛下,老臣认为,李大人用据说二字,正说明了李大人的严谨。江西一带都民怨四起,可以想象泉州百姓的怨言又该到了什么程度。陛下,还请公正处理此事。”
“高大人此言差矣。”王志道站出来说道,“陛下,臣听说,泉州百姓对袁大人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一位少有的青天。泉州粮食大量流失,导致泉州百姓无粮可食。袁大人想民之所想,带领手下士兵出海捕鱼,以远低于粮价的价格把鱼卖给百姓,使百姓免除了冻馁之苦。这种活人无数的功德,又怎会导致泉州民怨四起?”
(本章完)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29888/683940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