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羲之16岁那年,适逢太尉郗鉴为自己的宝贝女儿择婿。其女年方二八,面容姣好、楚楚动人,且文采亦佳。太尉郗鉴与宰相王导同朝为官,又是一对高级好基友,当然听说他们王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有才有貌。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欲到王家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导。王导说:“那感情好啊,我们王家子弟众多,任由你去挑选!我保证,只要是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有了宰相的口头保证,郗鉴很快就派遣心腹大管家打前哨,携带重礼前去王府择婿。王府众子弟一听说郗太尉派人来选女婿,个个都十分兴奋,个个都精心打扮,一番准备之后,挨个出来亮相拜见“面试官”。寻来觅去,大家发现王府的适婚候选人少了一位!于是,王府大管家便带领着郗府大管家等人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找人。一进书房,众人就撇见靠东墙的床上,袒腹仰卧着一位年轻小伙子,正聚精会神地在看书,仿佛对今天郗太尉择婿一事无动于衷。
不管怎样,择婿面试完毕,见到了所有应该见到的人。于是,郗府大管家打道回府复命,一见郗太尉便说:“王府的年轻公子有二十余人,听说我们郗府去择婿,都争先恐后出来毛遂自荐,唯有东边床上有一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听罢,一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腿高声说道:“我要选的女婿,就是这样的人!走,走,快领我去王府看看。”
郗鉴急急来到王府,见到了那位袒腹的公子。郗太尉见此人器宇轩昂、才貌俱佳,当即向王府下了聘礼,择为快婿。这位幸运的年轻人就是王羲之!“东床快婿”一说由此诞生。
说完王家,下面再介绍一下谢家。
谢灵运是谢安的堂重孙,他是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驴友。他与同样是谢氏后裔的大诗人谢惠连、谢朓,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谢”。谢灵运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佳作名句,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
谢朓,是谢安的堂曾孙,也是中国著名山水诗人。谢朓在他流传至今的名作《入朝曲》中,是这样描写南京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南朝梁武帝曾说:“不读谢朓诗,三日觉口臭。”
……
王、谢的人生,应是当时文人心目中的理想典范:既能在乱世中成就一番功业,又能保持自由的真我性情;既能在艰险中匡扶社稷,又不失坦荡的君子之风。在东晋的金陵那道特殊的风景线中,他们站在秦淮河畔,把酒临风、指点江山,他们把自己站成了一组永不褪色的闪亮雕塑。
如今的乌衣巷内,建有王导谢安纪念馆,它的主体由来燕堂、听筝堂和鉴晋楼等建筑组成,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艺术及王、谢两大家族家世的专题性陈列馆。
馆内楼堂外墙之上镶嵌有《竹林七贤及荣启期图》(七贤之一的王戎也是来自琅琊王氏)、《对狮图》、《行乐图》等六朝砖印壁画仿品,庭中建有仿兰亭的小品式“曲水流觞” 之流杯渠。东院内的“来燕堂”堂匾系书法家沙曼翁书写,以隶体杂汉简,颇有六朝时期“显贵大宅”的风范。在东院与西院之间为著名的“听筝堂”,这是当年东晋孝武帝驾临谢氏宅院,听谢安弹奏古筝之地。西院正堂为六朝史展厅,其内的展览图片反映着六朝时期的政治、军事、科学、医技、艺术等方方面面诸多内容,仔细观览,犹如在欣赏一幅长长的六朝历史画卷。
而巷内西北角的那一口“乌衣井”,依然是旧时模样!它一直在静静地映照着千年以来的小巷光影,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是风吹雨打还是日升月落,一如往昔。
愁愁做的这一期有关乌衣巷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些。接下来要去的应该是桃叶渡等地了!
(本章完)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0103/687589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