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那个业已堕落的年代,大部分朝廷大员面对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时局,早已麻木不仁,醉生梦死得过且过。而此时,在南京秦淮河畔那一座座香浓滴翠的绣楼画舫里,却生活着一群对明朝前途忧心忡忡的红尘女子。她们之中,以“秦淮八艳”最为知名。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她们是风流刚烈柳如是、迷楼佳人顾横波、多才多艺马湘兰、倾国倾城陈圆圆、身世飘零寇白门、遁入空门卞玉京、貌美贤良董小宛和风流哀怨李香君。
明崇祯十二年的秋天,年仅21岁,但已名闻四方的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官宦子弟侯方域,刚从河南商丘来到南京,便抛开即将开始的乡试,径直走进“媚香楼”。那一年,李香君正值十六岁花季,“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一个是翩翩公子,一个是二八佳人,彼此相遇,一见倾心,一段浪漫姻缘就此缔结!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夫妇二人拒绝金钱诱惑,不愿站队南明旧势力而得罪了阮大铖,侯方域被逼挥泪离开南京,从此天各一方,侯李二人短暂的爱情就这样仓促地画上了一个感伤的句号。清顺治十二年的暮春,当满树的桃花纷纷凋谢,落红遍地。李香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题有侯方域诗句的桃花扇,凄凄切切地收拾好行装,她要与过去诀别,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看破红尘。史书有言,李香君最后不知所终。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李香君故居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占地面积不算大,但却是秦淮河畔唯一幸存的河厅河房式绣楼建筑。“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典型的徽派民居风格。故居座南朝北,三进两院,它背依秦淮河,临河有一个小小的私家码头,当年李香君就是从那里出入来往画舫的。门头之上挂着“媚香楼”牌匾的是一栋木质结构的两层小楼,楼上、楼下各有四、五间房,中间有一天井,内置李香君塑像一尊。在故居的大堂里,陈列着李香君的事迹介绍,布置着几把扇面和琵琶之类的展品,在房柱、墙壁上挂着一些后世文人所写的歌颂李香君的诗词和对联。二楼据说是当年李香君的居家场所,其中一间卧室,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新房,成婚后的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的美好时光。如今在这里还依稀可以找到他们当年生活的印记。
清初戏剧大家孔尚任在其名著《桃花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十里秦淮:“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蝉娟。”
同样是“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相比于李香君凄切的命运,她的命运当用凄惨来形容!柳如是,嘉兴人,正直聪颖、个性坚强。年少家贫,坠入章台,于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伎。她留下了不少颇具文采的传世诗稿如《湖上草》、《戊寅草》和《尺牍》。其中,《金明池?咏寒柳》写道: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是志趣好友,与陈更是情投意合,但陈子龙在一次抗清战斗中不幸战死。后来,许多名士向她求婚,她都看不上!最终,二十几岁的柳如是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华丽壮观的“绛云楼”,时人谓之金屋藏娇。
当明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立了弘光小朝廷,史称南明。柳如是支持丈夫钱谦益出任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兵困南京,南明无望时,柳如是劝钱与其一起投水以殉国!钱谦益沉思不语,最后勉强走下水池试了试水,说道:“水太冷,不能下”。柳氏见状“奋身欲沉池水中”却被钱氏拦腰救起。之后,钱谦益便腼颜迎降清军并去北京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而柳氏坚留南京不去。后来钱谦益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积极代钱行贿营救之,并鼓励钱与尚在抵抗的抗清义军联系并尽全力资助他们。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是一介弱女子柳如是身上又一个美丽的标签。
1664年钱谦益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刚烈的柳如是竟用缕帛结项自尽!一代才女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结束了她可歌可泣的一生。
可以说,才色俱佳、个性鲜明是秦淮八艳们的共性;波澜起伏、命运多舛,也是她们在那个风云激荡、山河破碎年代的共同宿命,个人无法左右!
斗转星移,古往今来。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风景,汇聚着道不完轶文掌故。这里,曾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这里,又留下了多少可记可述的史实!
十里秦淮,十里珠帘。繁华依旧,活力依旧!
刘郎叹曰:
秦淮河畔王谢家,起于乱世逐繁华。
桃叶渡口画舫下,才子佳人诗酒花。
(本章完)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0103/687589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