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政治老师叫赵海燕。班里还有一位同学也叫海燕,每当叫她俩的名字,我们就会想起高尔基的《海燕》。如果那时候有宋小宝的“海燕哪”,一定又会发生什么故事。
她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老师,长得黑瘦黑瘦的,但并不干巴,短头发,脸是细长的,戴着大大的眼镜,仿佛架不住一样。她总是把头仰着45度说话,好把眼镜支撑起来,仿佛眼镜是很沉的负担。一只手指着空中讲课,仿佛手指不动就不能讲明白一样。大多数情况她都是笑着的,几乎没对我们发过火。走路轻飘飘的,用脚跟轻轻地踮着走,查看每一位同学的背书情况,没有一点声音。有时候她看完了同学们的背诵情况,就会双手放在前面握好,像丫鬟走路一样,上身挺直,双手握在腹前,走上讲台,继续讲下一部分。
她总会课上留几分钟让我们试着背背。因此我们课上总是全神贯注的。她还教给我们背书的方法,比如淞沪会战的两位将军蔡廷锴蒋光鼐,为了方便我们记住,她说让我们背成“蔡廷锴蒋光乃”。她成功了,我记了二十多年了。
我那时候说不清为什么很喜欢她的课,也喜欢课后背历史。我背历史的方法可能跟别人不太一样,我总是在写小楷的时候,一边想着字的注意事项,一边抄写历史课文,一边背诵,一举多得。因此,我字也写得很好,历史背得也很好,曾经历史还考过满分。
历史老师,也是政治老师,她一人身兼两科。
那天我正和孙颖趴在窗台上看着秋天的雨,孙颖说:“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啊。”
“秋雨,凭栏潇潇雨,倚窗矮矮风。手脚凉凉滴,夜寒将入梦。”我信手拈诗一首。
孙颖说:“诗不错,只是你想表达什么?”
“下雨,天冷,睡觉包!”说完我俩正哈哈大笑,政治老师兴冲冲地进来了。不知道她怎么心血来潮,我们的海燕老师突然说要举行一场即兴辩论赛,辩论主题用政治或者历史观点辩论“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我们这两列是正方,王雨那两列正好是反方。我们也没有什么准备,都是即兴的。谁想到谁就站起来说。
我首先发言:“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古长城、阿房宫……哪一个大型的建筑不是用大量的人工建设出来的。所以人多才能创造奇迹。”
王雨站起来说:“臭皮匠再多聚在一起也变成不了诸葛亮,人工再多也代替不了设计者。所以可以复制的人工永远都赶不上领导和核心人物。”
我想也没想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再大也需要水。没水船怎么行驶。”
王雨又站起来说:“不是人多就能解决问题,有时候要靠智慧,智取才是正道。社会更需要专才。领导也是越少越好。领导多了,还能决策吗?只剩下打架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0859/721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