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牛和宋檀儿经过合计之后,决定做一个缩小版的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最重、音乐性能最完好的青铜礼乐器,全套编钟重5吨,共65件钟,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曾侯乙编钟的音域跨越5个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当曾侯乙编钟再一次被敲响之时,那种透明澄澈得像水滴一般的音色,那绵长的曼妙的不止余音,都令人心驰神往。
此外,曾侯乙编钟也是我国青铜冶铸史上的奇迹,因为这口编钟在音律上的设计,钟体几何尺寸与发音机理的掌握,音频的测算与调试,音色的选定等等领域上,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而且它的出现也意味着十二音律是从古希腊传遍世界的这种说法是有误的,因为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又了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
这是一套规模完整的编钟,因为它出土的时间,所以它的到来让人们见识到了古人的智慧。
当钟锤敲击在“曾侯乙编钟”上时,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美妙乐声,就会响彻于中华大地。当“宫、商、角、徵、羽”交织在一起时,嘹亮悦耳的钟声仿佛重现了,交织出了一曲属于东周的古老乐章。
编钟,虽然它的名字中有钟,但它并非是用来记录时间的,而是一种古代乐器,因而在很多古代典籍中,又会将其命名为乐钟。
编钟不仅演奏基础的乐曲,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场合。
而且这种乐器,是古代贵族学习的一门学科,这也是后世孔子说的“六艺”之一“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钟也是周王室时期的大型礼乐重器,往往都会在天子诞辰,祭祀祖先、将士凯旋以及“国丧”之时奏响,因而这也像世人充分说明了编钟,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礼仪象征作用。
当然了,在天子或者其他诸侯王举办宴饮之时,也会命人用编钟进行奏乐。
曾侯乙编钟,是曾国为了施行礼乐制度而创造的一种青铜乐器。
并且这尊编钟的钟架十分高大,外形看起来就像两度直角交叉的墙面。
同时,钟架是由7根呈曲尺形的彩绘木梁支撑,每一根木梁的两端都有蟠龙纹铜套加固,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以及和根圆柱承托,构成了上、中、下三层。
整体看上去气势恢宏,颇具君王仪仗规模。
在这件大型的乐器的钟身之上,还绘有符合当时审美情趣的精美图案,而大多数图案都以尊贵、显赫的样式为主,这也是为了向曾国的民众展示诸侯王的地位尊崇,曾侯乙编钟的气势恢宏。
曾国的拥有者是周天子的同姓宗族,因此这个国家中的诸侯王的血脉都是与周王室殊途同归,所以曾国后世的诸侯王曾侯乙的血统以及地位都具有正统性,正是因为这份正统性,曾侯乙才有资格铸就体量如此庞大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也是一种只有贵族,才能欣赏的乐器,社会上的其他阶层,根本没有机会或资格享受“礼乐”的熏陶。
曾侯乙墓:因为曾侯乙是周王朝的宗室,所以他才有资格享有编钟。
高音昂扬,低音浑厚,曾侯乙编钟被奏响之际,古音神韵悠扬婉转,编钟是西周时代祭祀、朝聘、宴享、歌伎的主要和声乐器,尤其适合于伴奏,富有中国古乐的独特风貌,因而曾侯乙编钟其实也是王公贵族权势的标志。
曾侯乙编钟是演奏给上天的声音,也是人一辈子必须要听的声音!
有人说,音乐若是有鄙视链的话,那么编钟一定在鄙视链的顶端。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曾侯乙编钟一定是在顶端中的顶端。
堂下之乐,以钟为重。
想象一下,在群山之巅的祭祀大典上。
在国君宴请使臣的殿陛之间,乐师们手持钟锤,撞向编钟,一时之间,钟鼓齐名。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1618/1243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