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陈青牛将提前制作黄金面具的东西放在院子中,坐在桌子后的梨木椅子上,制作黄金面具。
宋檀儿拿着直播杆,在一旁拍摄。
面具,指遮盖全部或部分脸并有眼睛开孔的覆盖物,通常作为舞会、狂欢节或类似的节日、戏剧等的伪装起遮挡保护作用的外罩,面具文化也通常被称为傩文化。
黄金是尊贵身份的象征之一,人类喜欢黄金,因为它曾是货币,也因为它耀眼夺目,金光灿烂。
最初,人们对黄金的崇拜其实源于对太阳的崇拜。
因为黄金散发出的光芒接近太阳,所以黄金被当做了太阳的化身。
在古代,拥有权贵的人认为,拥有了黄金就等于拥有了太阳。
无论在华夏还是在希腊,还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人们对太阳的崇拜都是一致的。
黄金相较于其他的材料,保存的时间更久。
想想泡在土里几千年,很多材料可能都被腐蚀掉了。
因为黄金的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起太多的化学反应,所以自然在千年后,被我们所发现。
当时的黄金并不是艺术品,而是用于祭祀的。
在迈锡尼文明中,黄金并不是附属品,而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
阿伽门农面具在墓葬中被发现,它模拟逝者生前的模样,具有极高的写实性,也体现了当时面具的制作工艺。
我国自商朝就有了黄金的开采与制作工艺,西汉的时候,很多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金银器,也能够体现出黄金制作工艺的成熟。
除了更利于保存之外,金的延展性也更好,非常方便加工和打磨。
即使是当时并不能够熟练打造青铜器具的人,估计也会觉得金子比打造青铜器更容易。
纵观古希腊与古蜀文明,它们都有黄金面具。
这样跨越文明的对望,说明了人们对生者与死后生活的美好向往。
黄金面具,在国外,一般是用于最高的王,或者是崇拜的神灵。
比如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古希腊迈锡尼王陵的黄金面具。
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有一小部分残,由此可以推断出它完整的宽度,是挺大的一个,这样大的黄金面具,显然不是盖在真人的脸上,应该是覆盖在古蜀人的祖先古蜀王的青铜面具上的。
或着是古蜀人祭司神灵的青铜面具上。
陈青牛要做的,是一张能戴在他脸上的面具。
制作黄金面具的步骤。
第一步,用锤子将500克金条敲成了平均厚度为0.3至0.4毫米的金板。
第二步,仿制三星堆的黄金面具的样子,在金板上手绘了一张面具,接下来,便是细致的敲打与塑形,首先制作突起的鼻子,而后眼睛,耳朵、眉毛……
第三步,形状制作完成后,用真气抛光。
制作成了一张十分轻薄,其表面厚度犹如蝶翼一般,宽度为37.2厘米、高为16.5厘米,重约100克,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的黄金面具。
陈青牛将黄金面具戴在脸上,让宋檀儿拍下了最后一个场景。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1618/1247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