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兵营在白狼西北18公里处,是当年日军修筑的地下隐蔽兵营。这座兵营是在一座山体中挖通后修筑的,内部是钢筋混凝土浇铸,中间是过道,两边是住人的一个挨一个的小房间,房间依次排列。
阿尔山车站:位于阿尔山市内,正面朝西,南北向排列,建筑面积671.49平方米,为起脊式砖石瓦结构,三层六顶,一层墙体用石材砌成,中间墙体用砖,门、窗使用木材,屋顶瓦,外墙采用彩绘工艺。
火车头自动转盘
在阿尔山市火车站北侧1000米处,有一座日伪时期修建的火车头自动转盘,至今保存完好。性能是火车头停在转盘上,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短时间内可掉转车头,用于蒸气机车。
1996年5月28日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兴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距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阿尔山市区25公里,距阿尔山林俗文化景区---兴安林俗村10公里,紧邻S203公路。1996年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自治区文明办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兴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南兴安隧道、南兴安隧道堡垒等部分组成,是日军在东北地区修建的军事设施,是日军侵华的重要铁证之一。
1939年5月,日本自恃国力、军力强盛,在内蒙古和蒙古国之间的诺门罕荒原攻击苏军,发动了诺门罕战争,南兴安防御工事就是日本关东军为防御兴安南地区和备战诺门罕于1935年6月至1937年6月修建的。
南兴安隧道位于白阿铁路阿尔山境内,呈东西走向。白阿铁路修建于1929年8月至1939年11月,南兴安隧道作为其中的一段重要工程,全长3218.5米,是全区最长的铁路隧道。隧道所在山体岩石多为质地坚硬的花岗岩,三千多米长的隧道有一半多是当年中国工人用手工挖掘的。隧道南北出口各有一个守卫的堡垒。其中,南兴安隧道堡垒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共5层,内部设施完备,有执勤室、发电室、弹药库、宿舍、卫生间、仓库、盥洗室、浴池等。堡垒四面设有100余个射击孔。在隧道出口的山上和公路旁,还建有10多个碉堡。山上山下火力交叉配置,形成完备的防护体系。日本投降后,南兴安隧道成为阿尔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大动脉。
1939年诺门罕战争失败后,日本关东军认识到中蒙边界的阿尔山、白狼、五岔沟直至吐列毛都一线对其非常重要,于是从1940年起开始在上述地区修筑军事要塞。其中,阿尔山要塞主要在中蒙边境各主要山岭制高点上修筑,纵深10—40公里,在山岭主峰上建有钢筋混凝土的掩蔽体、碉堡、观察所、地下通道、交通壕、野战工事、营房等。在与外蒙古邻接的边境设置了12个监视哨,监视蒙军的情况。
日本关东军在修筑南兴安隧道和堡垒过程中,通过骗招、摊派、捕获等手段强行征集了数以万计的劳工。由于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恶劣及日军的肆意杀戮,许多劳工在劳动期间--待致死。日军为了保密,在军事工程完工时,对劳工进行了集体屠杀。日军在占领兴安南地区期间,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和经济掠夺,给各族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历史性灾难:设置了兴安南省和各旗公署及努图克(区)、嘎查等行政管理机构,由日本人掌握实权,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对南兴安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疯狂掠夺,大兴安岭木材是其掠夺的主要对象;在各小学和中等学校强令建立童子军、青少年团,对青少年强行灌输*******思想,并进行奴化教育。
阿尔山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中苏蒙边境地带修筑的17处要塞之一,也是这条被日军自喻为“东方马其诺防线”要塞群中唯一的中蒙边境要塞。由于苏军迂回绕过阿尔山、五岔沟阵地,以闪电式进攻占领了索伦及附近战略要地,并截断了关东军的撤退路线,日军苦心经营多年的防御工事没有派上用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要塞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片曾经被日军侵占过的土地上,郁郁葱葱的群山拥抱着一座崭新的欧式风格“袖珍边城”,在中蒙边境的努木尔根河畔,耸立着一座崭新的口岸——阿尔山—松贝尔口岸。
据阿尔山口岸介绍,阿尔山—松贝尔口岸批准于1992年,2014年正式开放。截至2014年,口岸道路、口岸现场及非现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31亿元。阿尔山口岸是内蒙古16个对外开放口岸中唯一一个具备铁路、公路、航空及水路口岸条件和优势的口岸。
2014年,中国编制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框架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规划,明确将阿尔山列为重要节点,并且将“两山”(中国阿尔山至蒙古国乔巴山)铁路、公路建设列入该项规划。
据了解,“两山”铁路建成后,将构成由珲春经长春、乌兰浩特、阿尔山、蒙古乔巴山至俄罗斯赤塔,与俄罗斯远东铁路相连接的一条新欧亚大陆桥,使内蒙古、辽宁、吉林乃至日本、韩国和朝鲜等获得通向蒙古、俄罗斯及欧洲的口岸通道。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1640/714191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