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村的陈氏祠堂仁爱堂,尢如一位福寿绵延的老者,位居于桃源村的村中心,它四周的民居,正如膝下的子孙,将它团团围住。
一株千年的白果树,华盖如冠,威武地挺立在祠堂门口,似是老者手中的一柄手杖,支撑着陈氏一族,三百年来,正是在这里,陈氏族人决定着关系全族命运的大事。
陈氏家族的第一代始祖衍生公,传说他是唐昭宗的儿子,他是皇后在昭宗天佑元年,被预谋篡位的朱温所迫,迁都洛阳时,途经陕县所生。
在那个多灾多难的时日,皇后料到,日后这位皇儿如在宫中,定会难逃一死,于是她就偷偷地让贴身的侍女,抱着这位末代的皇家婴儿,逃离了皇宫。
不久,朱温开始屠杀唐室后代,只有这位婴儿幸免。
当侍女抱着婴儿遇到一位世家公子陈三公子,与他结为夫妇。
俩人就将这位皇家小儿易姓为陈,取名昌翼,暗含大得覆翼意思,他们一起回到了陈公子的老家,躲避屠杀。
后唐同光三年乙酉,陈昌翼长大成人,并登科及第,受到朝廷的重用。
陈三公夫妇将当年皇后亲手穿上的婴儿小衣和一块菊花瓣状的玉佩交给了他,并细说了他的身世,陈昌翼如五雷击顶,他悟透了红尘,绝断了仕途之心,于是就隐居在父母的老家婺源考水,整天娱志于山水、经学之间,死后,他被后代尊为衍生公,唐室一脉子孙,就在地远山隐间,默默地繁衍生息。
他们守着孝悌传家、诗书经世的根本,不知秦汉,无论魏晋地度过了六百年的光阴。
六百年间,他们不做官,不经商,不结党,过着田园诗画般的生活。
到了陈氏八世祖时,有一天,他赴金陵会友,途经安徽的黟县,遇上大雾迷途,他误入深山,看见群山之中,有一块平地,尤如平镜,镶嵌在大地中央,在它的四周,群山拱秀,水势西流,陈氏八世祖心中大为惊叹,遂返家乡,请地师一同再往。
地师手捧罗盘探出:此地有天马涌泉,犀牛望月之奇,加上这里土地肥沃,溪水甘甜,实为一脉繁衍子孙的脉象。
八世祖遂带着自己的一脉族人,迁移到这里定居。
他感悟于陶潜的《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而平安的景象,正印合着这里的地势脉象,就为此地取名为“桃源村”,族人仍以务农为主业。
历经几代人的休养生息,桃源村成为陈氏一族群居的大村落,而随着自身繁殖人口的增长,有限的土地,再也难以养活全宗人,陈氏族人中,有人随着其它村邑的徽州商人走出了桃源,开始了求食于四方的经商生涯。
由于陈氏一族人能忍辱负重,又是世代饱学经书,所以在生意场中逐渐出人头地,名扬四方。
这里又经过几代人的累积,陈氏一宗终于走出了“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经商”的独特的路子。当时,衣锦还乡的陈家子弟,个个修建起高楼美宅,建祠堂、架桥路,光宗耀祖。原先那个淡泊功名利禄与世无争的桃源,倒成了人间的安乐窝。
陈通不急不忙地清扫着祭祀大厅,这里面的边边角角,每天都让他给收拾得尘土不沾。
多少年来,陈通就与祠堂生活在一起,仿佛他生来就应该在这方天地里,他视这里的一切,为自己的生命,他的青春,他的悲喜都在这里,被时间凝固成这个家族历史的一部分。
虽然他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有多少平凡的人会被人记得起来呢?他们大都成为历史的模糊部分,成为背景里的一个道具,但这不等于说,他们就没有活头。
就象是蚂蚁和狮子,对于蚂蚁来说,一棵树就足够大了,就是一个世界,而对于狮子来说,要的是整个森林。
所以,陈通满足于在这里,那怕是天天重复同一个动作。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2111/722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