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逆鳞之台,意指二十懵懂,三十而生,四十谋天下。故称逆鳞。古之君王治世,多以狠厉手段而定也。为平复心中戾气,特建逆鳞台,以警后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变成了处决之刑台。
逆鳞台所在,便是如今的鸾列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辈帝王臣民,只称国名为鸾国。
要说这国名的来历,便是初代帝皇敬之传说中的鸾鸟,以帝皇的身份可以并驾齐驱,故得名鸾列。后辈子孙更是信奉朝拜鸾鸟,视为国之信仰。
鸾国位于赤霄大陆的南方,东南两侧均为浩瀚的大海,西面有天然屏障乌渠山脉,可谓想尽地势之优。加之兵强马壮,资源丰富,北方诸国尽管虎视眈眈,却又无比的忌惮。
传至第四代君主之时,更是繁盛无比,周边小国只得年年进贡,以求国泰民安。
鸾国共有二十六府,无数郡县,百姓更是万万又余。就国内而言,都城位于近海之地,被各府拥护其中,加之二十多年的劳工劳力,城墙之坚,非百万人不能破矣。
而就是这般繁荣昌盛的景象,也不免大大小小的征战。
就在鸾国都城西北方,不过半月车程的青雀府,便是一处纷乱之地。要说这青雀府,并非位于边境之地,但与其他二十五府相比,却显得清贫了许多。此处多为山地,粮耕之地甚少,又加之民风彪悍,留不住才人,为了生计,更多的平民选择了以武谋生。
青雀府是国内各府,甚至是他国朝拜进贡的要道,不提年节,就是平时,通商之人、进贡商队就不计其数。而山林地势无边广阔,又多为峻岭,便滋生了众多的山匪大盗。
但是无论如何镇压剿灭,都不能磨灭这股风潮。尽管如此,个股山匪势力都不想自己成为儆猴的鸡,最后与来使协商,以列令令牌作为号,凡是商队、个人持有列令者,所有山匪势力不得劫掠,否则必遭清缴覆灭。
而这列令令牌,是皇权直属安民司才可以发放。
不过匪类的承诺,皇帝是断然不会全信的,所以在五年之前,五皇子宇王聂齐宇,亲率三十万大军,驻扎在了青雀府。
五年的光景,转瞬即逝,而有了皇子的镇守,加之大军的驻扎,这五年里,青雀府倒是平和许多。尽管聂齐宇为人耿直,看不惯山匪肆意劫掠没有列令的商队百姓,但是也只能空有热血,而无计可施。
鸾列一三二年,帝王五十国寿。百官朝拜,各国大供。宇王回京拜寿,统领全军的责任暂时交给副将,左将军郎鸣。郎鸣年近六十,征战沙场四十有余,更是侍奉了两代帝王的老臣,立过无数的战功,深受皇帝及宇王的信任,更是被皇帝册封的王师,负责教导宇王。原本也应该回朝贺寿的他,只能接下这值守进贡重地的任务。
可是就在宇王离营五天后的深夜,两支进贡的商队在山路中被劫。得知消息后,郎鸣大怒,亲率五万大军入山剿匪,可直到第二日清晨,却只收到探报的噩耗。
五万大军无一人生还,左将军郎鸣当场战死,而除了军士们的尸体,却没有发现一个其他装扮的人。可以说完全不知道是何人所为。
军中守备的将官不敢怠慢,一边继续探查的同时,派遣多路信使,赶回京都报信。
在信使马不停蹄的前行之下,也是跑了四天,才追上了回京贺寿的宇王。得知军营之事,宇王勃然大怒,便要赶回青雀府。却被身边几名文官拦住,争辩许久,只得先赶回京都,毕竟对于一些胆小的官员来说,一个将军的死,可万万比不上皇帝的寿辰。
宇王快马加鞭,三日后才赶回京都。此时的京都一片繁华,因帝王大寿,特恩舍减少税负,百姓也是欢欣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舞。可是宇王,却没有这样的心思欣赏美景。在守城将士诧异且慌乱之下,直接纵马冲进了京都。
皇帝正在书房品茶赏画,此时的他可谓是心情一片大好,再过几日,便是他的寿辰,近日百官都有意无意的规避着一些不愉快的朝事,有些直言的官员,也被上级暂时压下,一切都等大寿之后在定。所以这些日子,皇帝不受纷扰,自然十分惬意。
侍候的太监不慌不忙的来到皇帝身边,慢吞吞的说道:“陛下,宇王回来了,正在外面候着。”
皇帝面漏喜色,宇王是众多皇子中,除了太子外,最让他宽心的子嗣,尽管路途并不遥远,但是宇王一向以军中之事为重,所以已经有几月未见,即可下令道:“快,让宇儿进来吧。”
老太监有些迟疑,转而说道:“陛下,宇王殿下戎装未退,而且神色凛然,这般面圣,似有不妥吧。”
皇帝挥了挥手,毫不在意的说道:“宇儿本就是领兵之人,身着戎装又如何,本身的凛然之气也都是多年带兵养成的,不碍的,朕许久未见了,就让他直接进来吧。”
老太监拱手应和,继而不慌不忙的喝道:“传宇王殿下觐见。”
聂齐宇心中急如火烧,而宫中的规矩又不得不遵从,否则以他的脾气,早就冲进去进言了。看到小太监慢吞吞的走到身前,刚说两个字,便立刻起身,瞪视了一眼小太监,直冲而入。小太监被这一眼直接吓住,根本来不及阻拦这位宇王的冲动行为。
来到皇帝面前,聂齐宇不满的看了一眼皇帝身边的老太监,也无心责怪他的拖沓,赶忙行礼跪拜。
皇帝并没有抬头,依旧看着桌面上的山水之作入神,听到宇王的声音,才微笑着抬起头,说道:“你倒是还记得有朕这个父皇啊,哈哈,回来就好,快起来吧。”
聂齐宇应是,快速起身,稍微迟疑,便坚定的说道:“正值父皇寿诞,儿臣本不该如此鲁莽,但事出从急,请父皇恕罪。”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3006/743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