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王明走后,李善长悄悄的松了一口气,对于这位似神似仙的王明,虽然如今自降位格来做官,成为同僚,李善长还是感觉十分的压力山大,这压力比朱元璋带给他的压力还要大。
李善长对王明的敬畏,却是畏远远多于敬,也大于朱元璋。
他知道朱元璋能决定他的生死和仕途,可这王明却有可能让他生不如死!
从这些时间的事情细节能看出来,就连上位都似乎有点敬畏这位王先生。
不,不是似乎,而是真的如此。
细心的他刚刚发现了朱元璋在王明走后,也暗自松了一口气,要说上位不忌惮这王明,他李善长第一个不信。
李善长看的明白,心里明白了什么,但脑子一转,又想到了什么。
这时,却听朱元璋主动开口道:
“李先生啊,如今我有王明助咱管理军纪,算是了结一件心事。”
“但是,今天这件事,也让咱明白一个道理,这打天下靠这些将帅,可治天下,却还需要像王明,还有李先生您这样的贤士文人。”
李善长闻言却是心头一喜,顿时明白了什么,拱手向朱元璋道。
“上位明鉴,打天下靠将帅,治天下需贤士。”
“古人云,成大事者,即须尚武,更需养士!”
“如此文武兼备,方可富民强政。”
朱元璋见李善长似是明白了意思,点了点头直言道。
“咱听说这浙江有四大名士?”
李善长微微一笑,掰起手指一一数来。
“金华宋濂,丽水叶琛,龙泉章溢,青田刘基!”
“这四人当中名气最大,才气最盛的是青田刘基。”
朱元璋点点头,得意的道:
“咱要把这些人都拢络到金陵来,帮着咱成就大业。”
“特别是那刘基,先生你认识他吗?”
听到朱元璋这么问,李善长双眸微微恍惚了瞬间,回忆起当年他和刘基一同参加乡试,会试的相遇。
那时,乡试时,刘基名列前榜,他李善长居于榜尾。
到了,会试时,刘基名列二甲第九,他善长却名落孙山!
当年他只能看着刘基春风得意,他羞愤至极,几欲从六合塔下跳下自尽,却又在最后关头被刘基温言劝下,止了死念。
现在说起这刘基,他现在回想起来,却是又敬又嫉,又恨又服!
其中情绪之复杂难以言说。
以本心来说,李善长其实并不想刘基过来辅佐朱元璋,因为他深知刘基的才学高于他,刘基若是来了,必然会得到朱元璋重用,这是李善长不想看到的。
“认得,当然认得,刘基,字伯温,祖上是青田旺族,更是元庭至顺年间的进士,官居县丞,他从小博览群书,通古博今,财华横溢。”
“但又傲然不逊哪……”
朱元璋听完秒懂。
“以先生现在的尊贵,还请不懂刘伯温?”
朱元璋的意思是说,李善长现在可是金陵的丞相,掌管数百万军民生计,地位尊崇,刘伯温怎么可能不给他面子。
李善长摇了摇头,摆了摆手:
“只怕是请不动啊。”
“为何?”
李善长只好解释道。
“上位有所不知啊,你可知道刘伯温最恨什么啊?”
“啥人?”
“他最恨的就是各地的农民义军,这其中恐怖也包括上位你了。”
“义军当中,他犹其痛恨的是在他家乡闹事的义军首领方国珍等辈。”
“这个刘伯温哪,死心踏地的捍卫君臣纲承,与咱们义军是势不两立啊。”
“在他眼里,什么明教,什么红巾军,统统都是妖孽,是毛贼,只会背祖乱常祸国秧民,绝成不了大气。”
“他曾受朝廷之命,自筹粮饷兵丁,组建过一只青田乡军,保卫浙东家园,他的那支义军呀,杀过不少义军兄弟呢。”
“所以那义军的方国珍,对他是恨之入骨,恨不能将他碎尸万段。”
李善长话里话外说的意思,都是不想朱元璋招揽这刘伯温,话里有不少隐带的坏话。什么杀过义军兄弟阿巴阿巴……
然而朱元璋却是听的双眸发亮,发现了华点。
“咱曾经听过明……咳咳,曾听王明说过,再坏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强。”
“这刘伯温如此痛恨义军也不奇怪,毕竟绝大多数义军只会破坏,而不懂建立秩序。”
“听你这么一说,这刘伯温还曾大败过方国珍,想来这是位文武全才呀。”
“好啊,这人有意思啊。”
“先生,你说,这么有意思,又是文武全才的人,要是请过来帮咱,嗯,就把他派给王明手下做事,你说,好不好啊?”
李善长听着楞住了,感情我说了这么多刘伯温坏话,你是一个坏字都没听进去,全听到的是他的好了啊。
我这……等等,让刘伯温在王明手下做事……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5575/1001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