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钱不是白给的,特别是长达30年,总投资数亿美元的项目,其中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多了,而日本的金融机构便刻意放大这种不确定性,通过种种操作,最终的目的便是控股文莱的船厂。
使其成为低端造船业转移的抓手,通过东南亚低端劳动力继续为日本源源不断输血。
换句话说,这就是变向的经济殖民。
问题是这东西可不是谁都能看得出来,特别是在一层迷幻的糖果外衣包裹下,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等你反应过来时也晚了,因为你的核心资产已经被人侵蚀的七七八八。
所以当时的株江厂真的很难跟日本的企业竞争,别说是他们了,澳洲呵呵挪威同样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放弃竞标。
本来这事儿几乎没悬念了,结果海洋工程株式会社自己出了问题,原因是住友和三菱就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弄了分歧。
住友的经济学家认为日元在年内升值是大概率事件,基于此应该多囤积日元,把自己的弹药备足了,等到日元升值后,在主动出击去欧美发达国家收割他们的核心资产。
三菱的经济学家则认为,日元虽然升值,但日本的产业政策基本面没变,正因为如此,还得继续向实体投资,走产业立国之路。
双方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再加上合伙的几家日本中小银行在日元议动升值的大背景下,更希望能赚一波快钱。
搞什么文莱船厂,动不动就30年的玩意,自己这辈子可能还没享受就tm挂了,亏不亏呀!
于是纷纷反对三菱的政策。
加之三菱内部的分歧也很大,如此一来二去,文莱船厂这事儿就这么被搁置下来。
你日本人犹豫不决,那就别怪其他人呢趁虚而入了,于是秦港生出马,依靠根植于马来西亚秦家的威望,说服文莱王室将船厂的建造交给他来承建。
同样的操作还出现在马来西亚船厂改建以及吉隆坡港新厂30万干船坞这两个项目。
然而秦港生虽然有人脉,有关系,手里还有点儿糟钱儿,但怎么修船长,怎么造船厂他是毛的不懂。
反过来,温大伟的株江厂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可在东南亚那里人生地不熟,没有秦港生罩着同样寸步难行。
所以两人一合计,还得是合起伙来一起干,只是前期分配没谈拢,秦港生把最小的文莱船厂给了株江厂,自己留两个最大的,让株江厂做配套。
那温大伟哪能干,所以两人这段时间你来我往的没少掐架。
却没想到,最终却被一艘报废的破旧航母给解决了。
其实两人也知道,各自背后的巨兽不希望两人闹僵,两人又不是不懂事儿的愣头青,自然要给大佬面子啦,反正没什么事儿是一艘航母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艘!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5804/1121312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