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想法他是不会对外说的,如果被其他人听到,肯定要喷他,而且也动了很多人的奶酪,肯定要找他麻烦。
而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很多事情就显得非常自然,一切都是市场行为,没有任何认为控制的痕迹,将万城基业完全摘出来了。
这种措施也只是针对大城市,普通县城和小城市不在此列,因为不存在利用房地产作为剥削工具的问题,因为这些城市不存在人地矛盾。
第三大消耗才是人工费用,光是发放薪水去年就消耗了1.5万亿元资金,这笔钱基本上出去了就很难回来,因为这笔钱想要回到手里,要么买他们的房子,要么租他们房子。
还有土地使用税,只是目前每平方米的土地使用税并不高,哪怕是万城基业拿的土地很多,税费总量和投资总量相比,占比依然很低。
当然,各种建筑设备的成本也很高,只是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生产的,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还是回到自己手里。
所以他们用产业链赚的钱,用来继续支持房地产开发,形成了几轮循环,导致他们的实际投资要远超过当初给的资金。
只是这么几轮下来,万城基业手里的可用资金就所剩不多,经过几轮循环,大部分资金都外溢出去了。
如此疯狂的投资下,成果也是非常显著,在建和已建的建筑面积高达70多亿平方米,其中商业地产总占比在8%左右。
如果按照每人40平方米的住房要求来计算,目前的项目可以容纳1.68亿人居住,只是目前进城的人员数量远超过这个数字。
所以接下来几年,万城基业依然需要疯狂建设住房,全国现在有12亿人,按照最低要求60%的城镇化率计算,城市需要容纳7.2亿人。
按照平均住宅面积40平方米计算,需要建设288亿平方米住宅面积,实际上还有很高的空余率,就按照最低5%计算,需要建设300多亿平方米。
加上商业地产面积,叶子书认为万城基业未来5年依然需要按照去年那种高强度建设,才能基本满足要求。
甚至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建设力度,因为城市化速度可能比他想象要快得多,不能因为住房问题将这个进程给打断。
只是现在各方面成本都在提升,想要维持这样的建设力度,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上涨最快的就是材料和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其实上涨还没有那么明显。
去年他们结余资金只有2000亿元,只够维持一个月左右的基本运营,去年净亏损高达6.4万亿元,总亏损更大,达到了7.4万亿元。
看到如此巨额的亏损,如果外人看了,估计心脏病都要犯,可是叶子书,以及万城基业却对此不是很在意。
他们在意的是钱能不能合理花出去,只要是合理花出去了,就是成功,未来总能收回这些投资,这点几乎100%确定。
经过过去一年的疯狂扩张,他们的产业链基本上已经成熟,特别是后端支持链条,不需要再进行大规模扩产。
如果不够的话,从外面购买,因为扩产之后,要不了多久就可能面临市场萎缩的情况,维持目前的水平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国内无法提供需要的东西,那就进口,赚了如此多的外汇,重要花出去,不可能真的只买老M的国债,那是最无奈的选择。
预防产能过剩,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哪怕真的过剩了,也不能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需要考虑相对平稳的过渡方式。
实际上产能过剩,最大的危机是用工人数的减少,导致失业率上升,只要解决了人员过剩问题,其他问题都不大。
至于设备和产业过剩,更不用担心,直接卖给其他需要的国家就行,二手的更便宜,还是很受很多国家喜爱。
当然,也可以扩大对外基建投资来消化产能,前期如果人员无法安排妥当,可以使用这种办法,至少就业能够保住。
等到慢慢消化了从业人员过剩问题之后,再将这些业务逐渐淘汰掉,只保留一小部分用于维护的产能就可以。
其实万城基业需要考虑人员安排问题,不是从整个产业过剩才考虑,而是现在就要做人员安排,以便将旗下员工长久留在城市。
也就是说,需要给旗下员工找能够长久在城市生存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是转战各个城市去干活。
等到活干完了,这些人如果没有其他城市谋生手段和途径的话,就只能回到老家种地了,而农村不需要那么多种地的人。
由于城市化速度更快,等到他们回乡的时候,还正处于年轻力壮的时候,回乡养老也不可能,总之会处于很尴尬的局面。
这个问题,他需要拿出来在年会上专门讨论,必须要提前做好规划,有序引导员工转型,为员工谋取持久发展的机会。
------题外话------
求订阅!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6531/1218732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