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光有郁闷的不行,眼前这个小寨子,观其规模,顶多能容纳几千人,就这么个破寨子,能有什么油水?
然而他却在这里损失了近千名士兵,这让他心疼不已,恐怕去攻占一座城池也未必会损失这么多。
说心里话,他根本就对这个小寨子提不起兴趣,然而毕竟损失了那么多士兵,要是不把这里夷为平地,又怎么能对得起死去的手下,更会对军心士气造成影响。
这就是他郁闷的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啊!
而问题的关键是这寨子里的人显然并不好对付,能吃掉他一千士兵,而又毫发无损,这份战斗力,就让他心里没底,即便是攻下了这里,怕是也要有所伤亡,一时间他犹豫起来。
黎光有没有盲目攻击,大军距离营寨二里地扎营,这个距离虽然近了些,但是他不怕敌人冲出来,他反倒希望寨子里的人能冲出来,平坦的地形,他的弓箭手就能解决战斗了。
他召集手下将领和行军参谋,中军议事。
有什么问题,开个会商议一下,总是好的。
有些人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区区一个简陋的营寨,人不过数千,而且大多是难民,墙不过是树桩,而且单薄的可怜,大军直接冲过去,撞开营门,砸烂寨墙,见人就杀,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还开个屁的会!?
但有些人就能深刻体会大将军开会的意思。
开会就是在犹豫,就表明了大将军本意上是不愿打这一仗的,柿子要挑软的捏,这个破寨子,冒着伤亡巨大的风险攻下了又能怎么样?能占领不走吗?
笑话,这破寨子占了有什么用?不如集中兵力打下一个大城来的实惠,那样的城池占领了才有意义,才会算作功绩。
所以在打不打的问题上,队伍形成了分歧,少部分人包括行军参谋认为打的意义不大,与其把资源浪费在这里,不如去对付更有价值的大城市,比如说益州。
说不定大军到了益州城下,益州城内的人吓的会立刻投降呢。
对于行军参谋的话,黎光有点了点头,他是很赞同的,这一路行来,未经交战就投降的城市数不胜数,大梁的都城都没了,那些城池内无士气,外无援军,投降献城还能保得身家性命,自然不会有人愿意拼命,他更倾向于去收取这样的城市。
不过另外的大部分武将则是叫嚣着坚决要打,事关越人的脸面和荣誉,越国大军一路所向披靡,几时吃过这样的亏?吃了亏连表示都没有,那还叫什么军人?必须把眼前的寨子平了,占不占领不重要,重要是打出越人的威风和胆气来!
这话听着也有道理,作为大将军,手下的诉求不能无动于衷。
既然如此,那就打吧。
行军参谋立刻建议,便是要打,也不建议全军压上的蛮打蛮拼,完全可以使用远距离的攻城武器,来一波火攻,将敌人的营寨烧成一片火海,再用步兵进攻,则事半功倍。
众人一听,这个主意好,纷纷点头同意,大将军黎光有最后拍板,就这么干!
越人此次攻梁,是做了准备的,所谓十年磨一剑,越人以前在和大梁的数次战斗和摩擦中,均未占到便宜,无论是战兵的个体差异还是军事科技的差距,越人都远远的落在后面。
越人普遍矮小瘦弱,战场上拼杀不占优势,而更气人的是,大梁军队的武器也比他们的优良,同样的刀剑,他们的卷刃绷断,大梁的没事儿。
所以,吃了不少亏的越人,剑走偏锋,在另一个领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
越人建造了威力强大的投石车。
越人的投石车,可以把十公斤的石块投掷到四百米远的距离,要是换成油罐,攻城时能将敌人的城池变成一片火海。
在这一次对大梁的进攻中,越人的投石车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越人的投石车也有缺点,那就是体积庞大,运输的时候得拆成零件,组装费时费力,一旦组装起来只能固定位置摆放,还需要调试。
但在时间充裕,优势明显的情况下,这些缺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7802/10187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