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今天是老妈的八十大寿。
尽管老人历尽沧桑,走过八十年的历程。但是她意识到,半个多世纪的操持、艰辛与努力,给她留下数不尽的感动、心情的愉悦和幸福。与此同时,又给她留下种种创伤与疤痕。在悲喜交加时,当她看到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们,她认为,这些操持、艰辛、努力是值得的。看着儿、孙们,她的眼光、思想、意识更加的开阔了。
孩子把沙发搬到院子里,让老妈(秦桂珍)坐在阳光下,安享的晒着太阳。她看着儿子、儿媳妇在忙里忙外;看着孙子、孙女自由自在的玩耍;看着幸福的儿、孙们进步、成长。使她不由得想到:小时候颠沛流离的日子,也记起在铁匠胡同和丈夫伍国才结婚的日子。要不是到这个胡同,就没有今天的家,也没有这些个儿、孙,真是前世的姻缘啊。!她认真的总结着。
小时候,家家都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没有粮食的年头用红薯充饥,把人吃的肠胃紊乱,肚子坠着疼。再加上野菜玉米面(没有多少玉米面)饼子,秦桂珍出现了浮肿,疼得她直掉眼泪。家家如此的日子,眼睁睁的没有什么招儿。有的人家,不管听得信儿准不准,心就活儿了,也就有往北大荒走的想法了。桂珍家的邻居们已经走了,桂珍的父母看着出走的邻居,看看自己的家,再看自家的日子。他们想:没有什么可留恋了,和那些不甘忍受的人家,他们主意已定。生活的不如意,就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一路上要躲避战事的侵扰,特别是桂珍大哥,还要躲避国民党的抓人、充军。从家里带的“干粮”用完了,他们开始讨饭、找水、挖野菜。虽然路途艰辛,人们咬紧牙关,终于来到了关(山海关)外。这里己经不打仗了,他们壮着胆子问当地的人,才知道光复了。一路上的艰难困苦,终于有了希望。经过“舟车劳顿”,秦桂珍的病好了。在当地有心人的帮助下,他们有了安身之处……
太阳暖烘烘的,老妈动了一下身体,又笔挺的坐正。她看着玩耍的孩子,又想到了丈夫伍国才一一和他相看、和他对象、和他结婚。他也是关里过来的。她想:
当年战事焦灼,民不聊生。和伍家住邻居的刘家,年轻的丈夫血气方刚,一心想当兵报国。终于等来了招兵的队伍,他报了名,上了车。到车上,他才知道上当受骗。这些兵,到关外和八路军打仗。这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寻找机会逃跑。可是跳车的时候,他的一条腿被摔断。他咬紧牙关,拖着残疾的腿,连走带爬……后来被好心人遇上救起。救命恩人把他留在家里养伤,经过救命恩人的照料和调养,老兵很快恢复了体质,腿也逐渐好了。他告别恩人,几经周转,回到关里的家。把妻、儿带上投奔恩人。
老兵到家后,和媳妇说了关外的许多好事。关外己经不打仗了,安全了……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媳妇听了丈夫的话,又燃起生活的希望。她高兴的收拾着东西。要走的前两天,老兵到老邻居家道别时,伍国才的父、母听后,又详细打听了关外的情况。伍家人知道关外的种种好处后,伍国才的父、母横下一条心,和老兵家一起闯关东。第二天,伍国才的父亲要求老兵带他们家一起到关外。于是,两家人搭伴,直奔向往的地方。他们经过火车,步行,再坐火车。在路上两家人相互携伴,终于来到了江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恩人。恩人又帮助他们解决了住房。老兵、伍家住在一个胡同里。后来又有人从关里过来,落户到民众胡同,其中就有秦桂珍一家。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从此,一个胡同的邻居不仅有了交往,而且更加的密切。
建国后,伍国才、老兵和老兵的媳妇,还有秦桂珍的父母、大哥都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由于伍国才父母体弱多病,政府暂时没有给他们安排工作。两位老人因为没有参加到火热的建设中而遗憾终身。秦桂珍也没有参加工作,因为她还不到工作年龄。当家人们都上班时,她就开始收拾屋子,操持家事。父母、大哥每天下班回家,吃着女儿(妹妹)做的饭菜。大哥高兴的说:“妹妹长大了。”五三年,秦桂珍上班了,她高兴的一宿都没睡好。能够成为新中国的劳动者,为百废待兴的国家修复“伤痕”,添砖加瓦。这时,大姑娘的秦桂珍出落得亭亭玉立。因此,介绍人踏破门槛儿。与此同时,老兵看着高个儿,天庭饱满,浓眉大眼的伍国才,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急忙急火的来到秦家提亲。秦桂珍的父母知道是邻居伍家的儿子,便推掉所有的媒人,当场就应下了这门亲事。老兵高兴的回来才和伍国才的父母说,伍国才的父母听后,让他们马上相看。见面那天,或许俩人心中早有所属?伍国才和秦桂珍同时点头。两家的亲事定下来后,伍国才的父母说:“能娶上这么好的姑娘,是伍家的福啊。”
结婚那天,秦桂珍穿一件红衣服,由大哥和邻居家的年轻人陪伴,来到了伍家。进屋后,秦桂珍和穿着整齐的伍国才,给坐在炕上的父母磕头,又给前来参加婚礼的人们拜礼。仪式过后,伍国才的父母和老兵一起到秦家,把秦桂珍的父母及亲人请过来,一起吃了酒席。
转年(一九五五年),伍国才和秦桂珍的大儿子伍一出生。然而,这年年底,伍国才接到外援任务。春节伍国才都没有回家过年。在伍国才出外工作后,伍家的大事小情,都落在秦桂珍一个人身上。照顾公婆,操持家务,带孩子。公婆的年岁倒不大,但俩人都做下了毛病,好在婆婆勉强能照看生病的老伴。尽管家里的活儿计一成不变,但是秦桂珍怎么也安排不开上班的时间。因此,自打丈夫外出工作,秦桂珍再也没有上班。有时她做梦,都是上班的场面,干活的时刻。上班工作由现实变为梦幻与奢望。年轻的秦桂珍认为,生活本该如此,她默默重复着每天的生活。这年婆婆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不能伺候公公了。秦桂珍的娘家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在上班前,下班后都过来帮女儿照看伍国才的父、母。白天桂珍拿上板凳,扶着婆婆到屋外晒太阳,晚上为公、婆端屎端尿。“孩子,真难为你啦。”
“妈,不说啊。”她说着一边给婆婆擦着眼泪。炕上的伍一又闹起来,桂珍急忙抱着孩子,亲着孩子的小脸。伍一在妈妈的怀里,不错眼珠的瞅着,乐了。他似乎很懂妈妈,在炕上蹬着腿儿,乍着胳膊玩上了。年前,伍国才单位的领导都到职工家里慰问。他们知道伍国才的家庭状况,当场决定。伍国才回到了江城,回到了单位,回到了家。
“这几年,真苦了你。”伍国才回家对媳妇说的第一句话。媳妇深情的笑着,说:“一家人。”自从伍国才回到家,两个年轻夫妇操持着家务一一孝敬老人,带着孩子,烧火做饭,平凡的日子蒸蒸日上。六一、六三年,伍二、伍三先后来到家里。然而就在这一年,伍国才的父母相继病逝。两位老人的离世,使伍国才夫妇仿佛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为了父母,为了这个家,他们忙碌的时候,责任心和使命感由为强烈。小的伺候老的,天经地义。谁都有老的那一天,谁都有动弹不动的时候,谁都有生老病死。他们知道古往今来,无论是战功卓著的开拓者;无论是学问多大,成绩斐然,功高盖世;无论是工人、农民……大凡世界对于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只有懂得这些道理,人生在世才有意义,才有活头儿、奔头儿。
然而,举全国之力,一直在努力奋斗的人们,已经度过了******。经济恢复,每家的日子逐渐好转。转继的三年光景里,伍四、伍五出到人间。欣喜之余,伍国才夫妇的心里有了女儿的概念,他们还想要个女儿。可是,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实施,使他们的梦想,变为响应号召的楷模。至此,七口之家的重担,使伍国才夫妇从不懈怠。好在,伍国才手艺在身,单位又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周日他仍然加班加点的工作。每月他把工资交给媳妇,媳妇按照家庭所需进行分配。井然有序的生活,使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孩子们明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使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与付出,使他们更加珍惜家庭,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当伍国才夫妇看着生龙活虎的儿子时,他们已经长大了……
当孙子、孙女儿来到奶奶身边的时候,老妈才回过神儿来。她看着忙碌的儿子、媳妇,孙子孙女们,不由得笑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7815/1059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