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里亭下挤着不少避雨的人,安溆的买卖也做了起来。
方伯赶车很快,他们在十里亭停下来的时候,雨还没下,当时只有两三个人担心雨会下下来而在亭子里坐着。
安溆他们还占了个不错的位置,把马车连带着小推车停在了北面的一条回廊上。
可能是古人都比较重视离别,樗蒲县外这十里亭修得很是不错,中间是大约二十平的宽大亭子,亭子的北面和东面还有两个有十几米长的廊子。
外面种着柳树,枝条垂在廊里,若是春天的时候,这儿的环境应该很不错。
第一个跟她询问价格的,就是在安溆打量着亭子的时候过来的。
那是个一手挎着篮子一手牵着个小姑娘的妇人,问道:“这锅里蒸的是什么,可卖?”
安溆笑着回道:“黄米切糕,一文钱一块。”
她掀开锅盖让人看了看,香味就把亭子里越来越多的过来的避雨之人吸引过来不少。
“大黄米做的吧?”一个中年男人走过来,说道,“一块有多大?”
安溆拿出从家里捎出来的菜刀,用蒸布垫着,切下来小小的一块。
不过这小只是看起来的,因为她做的是六层的蒸糕,足够厚,别看只有小小的一块,却是有五两的。
“每块大约五两重,”安溆差点要说半斤的,不过想到此时是十六两一斤,才没有把半斤秃噜出来,要不然可就是诚信问题了。
妇人犹豫了下,可能是觉着贵,倒是刚才问话的男人,走过来递了三文钱,“再给我切两块。”
安溆的车下柜子里还有很多宽大的叶子,是她昨天傍晚去山里摘的,有些像芋头叶,但又不是。
虽然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叶子,但安溆测试了无毒才决定暂时拿这个做塑料袋的替代品。
等以后本钱多了,再买油纸用。
抽出来一张叶子,三两下折成袋子的形状,把黄米蒸糕往中一放,安溆便递给那人。
翠绿的叶子映着被红枣染成棕红色的,边缘却还是黄色的米糕,热气腾腾中,美味如有实质的冲击而来。
小女孩扯了扯妇人,低声道:“奶奶,我也要吃。”
妇人家是县城附近村上的,今天带着孙女去积香寺进香的,一大早起来什么都没吃,早已腹中空空,想了想道:“给我们也切一一块吧,”顿了顿又道:“你这一文钱一块,比县城里的大肉包还贵呢,若是便宜些卖,我便再要两块。”
安溆把中年男人的两块切好包好递过去,这才笑道:“您看看,红枣下面的这一层,是加了红糖的,您也知道红糖的价格,实在不能便宜。”
面对顾客,无论人家说什么,安溆都能保持这微笑态度。
妇人问了句:“红糖加了多少?”
“这么一锅,我加了三四斤,保准甜。”安溆把又切好的一块包好给妇人递出来。
妇人接了,先自己尝了一口,才弯腰递给一直仰着头看的孙女儿,随后从腰间解下个袋子,拿出两文钱放到小车前面,“味道还行,再给我切一块吧。”
“好嘞,”安溆示意一旁的安翀收钱。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7963/1038631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