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熹平六年,华夏大地可谓多灾多难。
春夏两季,整个中原地域不见一滴雨水。
自四月起,有七州遭蝗灾肆虐。
汉帝刘宏一边下诏,令各地官府自行组织救灾;一边登台祭祀,祈求国运。
然而,他的麻烦远不止如此。
八月,北方胡族鲜卑再次大规模侵犯边境,一时间,幽、并、凉三州处处烽烟并起。
边境告急文书如雪片般纷纷飞往大汉京都雒阳。
皇宫之中,看着面前堆积如小山般的文书,天子刘宏仿佛看到了边地郡县胡骑狂飙,十室九空的疮痍之态。
他再次拿起手边的一份奏疏,沉思不语。
这是护羌校尉田晏半月前呈上来的请战疏。
田晏请求朝廷准许以他为主将,率汉军出塞,讨伐鲜卑,并保证经过一冬一春两季就能取胜而回。
可是刘宏仍然迟疑不定。
自他登基以来,鲜卑年年犯边,但朝廷一向采取守势,将与鲜卑的争战控制在各边郡的小范围之内。
战争,大汉朝向来不惧,泱泱大汉帝国的威名就是打出来的。
只是目前的形势着实不利。
西边持续了上百年的羌人叛乱才平息不久,余患尚未清除干净;
而最近连着几个灾年,朝廷的财政早已濒临枯竭的境地。
若现在再与鲜卑全面开战,他不知道朝廷是否支撑得住。
当然若真能如田晏的请战疏上所说,一冬一春两季就能获胜而归的话,好处也是不少的。
一则可以凝聚民心,巩固他这个年轻皇帝的威望,二则能缓解边境的防守压力。
彻底覆灭鲜卑是不用想的,刘宏只希望能打痛鲜卑一次,让其消停个一年半载,不再毫无顾忌地随意犯境。
想到这里,刘宏询问侍奉于一旁的中常侍黄门令王甫。
“对于向鲜卑宣战之事,群臣可达成共识?”
“群臣依然众说纷纭,尚无统一之意见。”
王甫看着天子患得患失的样子,知道怎样说才能让情势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紧接着,他递给刘宏一份新的奏疏。
“这是护乌桓校尉夏育刚呈送而来的,陛下请先过目观之。”
刘宏面带疑惑地接了过来,迅速打开,只见上面写着:
“……鲜卑寇边,自春季以来已达三十余次,臣请征调乌桓部骑及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必能擒灭……”
等天子看完这份奏疏之后,王甫这才补充道:
“朝中诸公一直坐困京城,不似边境诸将,了解边地形势。既然群臣意见不一,陛下何不自决?”
“噢?”
听到王甫的话,刘宏细思片刻,觉得很有道理,心底已经渐渐有了偏向。
不过该走的程序还是得走,于是当即下令召集文武重臣廷议。
军情如火,当天下午众臣就会集于朝堂之上。
天子刘宏坐定之后,也不废话,径直询问群臣意见。
大臣们该发表意见的其实早就上过奏疏了,此时见天子再次询问,一个个都揣摩起天子的意思来。
只有议郎蔡邕抢先出列答道:
“征讨外族,由来已久,然而要体察形势。
如今天灾连连,国家困顿,人财两缺,而鲜卑兵强马壮,更得逃亡的汉人辅佐,两相交战,胜负难以预料。
即使取胜,亦无法彻底将其覆灭,最终依然得不偿失。
而一旦兵连祸结,迁延日久,必然会使内地虚耗殆尽,雪上加霜。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7995/1019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