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夏原吉,不是朱瞻基看不起户部,如果他真的敢拿五成利,估计以后这老头只能中午出门了,不然早晚都得被人套麻袋!
说不定这里面还有朱棣的指使。
看了一眼夏原吉,朱瞻基道:
“夏老头,这次真不是我占你便宜,我实话告诉你吧,我打算直接用新盐将现在市面上所有盐的市场全部挤掉,重新制定食盐贩卖的规制!”
夏原吉愣了下,问道:“重新制定食盐贩卖规制?”
朱瞻基点头,继续道:“前些日子我已经安排人前去寻找一些家底殷实的富商,届时让他们聚集在应天,我会按照大明的地区划分,以及各地区的人口多少,然后制定好规矩,每个地区安排一个固定的商人按照我制定的规矩去贩卖这些盐。”
夏原吉和朱高炽闻言,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还是夏原吉再次道:
“太孙殿下恕罪,臣有一事不解!”
“说!”
夏原吉拱了拱手道:“敢问太孙殿下,自古以来商人逐利而行,殿下又如何去限制这些商人?万一其中有人私下里不遵守规矩,太孙又当如何?”
“这个简单!”
朱瞻基微微一笑道:“想要成为盐商可不是那么简单,到时候我会让他们缴纳一笔数量巨大的保证金,这笔保证金就是他们保证按照规矩行事的保证,如果他们按照规矩办事,到了时限,这笔保证金就会退还给他们,如果不安规矩,我不仅会扣掉他们的保证金,还会终止他们的盐商资格!”
“保证金?”
第一次听到这种新鲜词汇的夏原吉眼睛顿时一亮。
不管什么金,既然是金子,那不都是钱嘛?
对于户部而言,有钱,那就一切好说。
就连朱高炽闻言也是笑了起来,拍拍手道:“此计甚妙,如此一来,为了成为盐商,朝廷定然会获得许多保证金!”
“你们想啥呢?咱们朝廷也是要讲信誉的知道不?”
看到两人一副见钱眼开的样子,朱瞻基一脸无语,鄙视道:
“这些保证金我们只是代为保管,如果他们按照规矩办事,那么这些钱就会还给他们,如果不还给他们,以后谁还和你们讲规矩?”
“可是………这个………这么多钱,难道朝廷就不要了?”
朱高炽有些可惜的搓了搓小胖手,一脸心疼。
虽然他现在还没见到这些所谓的“保证金”但是他也能想到,这些钱究竟会庞大到什么程度?
一想到这些钱居然不属于朝廷,穷惯了的朱高炽立马就有些心疼起来。
“当然不能要,商鞅立木的道理,爹你又不是不知道?”
朱瞻基撇撇嘴,继续道:“再说了,这保证金才多少?你想想咱们大明有多少人口?夏老头,咱大明五千万人该有吧?”
夏原吉闻言脸上闪过一丝迟疑,这才点了点头道:“去年有过粗略统计,虽然不甚准确,但是人口数量大致在五千零九十五万人!”
朱瞻基看了一眼夏原吉,虽然夏原吉脸上的迟疑不明显,不过朱瞻基还是看的很清楚。
其实这也不怪夏原吉,大明的人口哪怕放在后世,其实也一直像个迷一样。
你能想象,在没有天灾人祸,也没有大型战乱,加上明初因为占田制度,没有耕地不足这种矛盾的情况下,
明朝的人口,居然不增反减了?
而且还是一年减少上千万那种!
这里面隐藏的东西,朱瞻基不用动脑子,都能想到这里面的问题。
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长规律,现在的大明人口至少都在七千万左右的样子。
不过这种事情涉及到的东西太过复杂,朱瞻基倒也不急着去弄明白。
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是一步一步走的。
一下子上马太多事情,朱瞻基也怕自己一个掌握不住,搞不好就会翻车。
既然现在官方的人口是五千万,朱瞻基也只能用这个数字。
所以朱瞻基想了想,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后,就继续道:
“夏老头,一个人一年五斤盐要吃吧?五千万人,再加上各种牲口,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消耗,一年五万万斤盐是需要的吧?”
朱瞻基说一句,朱高炽和夏原吉就点一下头。
特别是夏原吉,作为户部尚书,对于这些数字,简直不要太敏感。
朱瞻基说得对不对,他几乎不用去算就能知道答案。
听到朱瞻基说到五万万斤盐时,夏原吉才摸了摸胡子站了出来道:
“启禀太孙殿下,大明去年仅两淮及两浙地区产盐便超过四万万斤,整个大明产盐一共为十万万斤有余!”
朱瞻基:“………”
好吧,他的估算看来还是有很大的问题。
这就是大明人口明显对不上号的问题了。
一个人一年吃盐最多也就五斤盐,加上牲口,一个人平均下来,最多也就十斤盐。
也就是说,如果大明真的只有五千万人口,不算上私盐,最多也就五万万斤盐也就足够了。
但是大明一年产盐十万万斤盐,除了朝廷管控导致盐价太高外,偏偏还有人吃不上盐。
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多余的盐去哪儿了?
朱瞻基一边在心里记下这些问题,一边继续算账道:“那就十万万斤吧,这还不包括各种私盐,一斤新盐我将它定价50文,那就是说,十万万斤新盐的总价就是五千万两白银!”
“抛开各种成本,一斤盐的盈利大约就是四十文,也就是十万万斤盐便是四千万两银子的利润!”
朱高炽听着朱瞻基随口报出的各种数字,将这些数字都一一记在了一张白纸上。
然后又递给了夏原吉,夏原吉看完之后眉头紧锁。
他想的更多,十万万斤盐,卖五十文,所获利润就足足超过了四千万两银子。
但是朝廷以往的盐卖的明明更贵,然而所获却不过一千万两银子。
看到这个数字,夏原吉差点把自己胡子给掐下来一大把,然后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声:“奸商!”
朱瞻基离他不远,听到这老头一口一个奸商,就知道这老头在甩锅了。
朝廷盐税收入那么低,其中鬼知道有多少人伸了手,
那些盐商虽然的确吃的满口流油不假,但是从纪纲一个人就能看出来,这里面绝对不止商人在吃。
但是想要一个个去把这些人全部揪出来,且不说现实不现实。
朱瞻基估计就算成功了,朱棣也会去阻止他。
毕竟这里面绝对很多人都是朱棣上位的功臣。
把事情挑到明面上来了,谁的面子都不会好看。
这也是夏原吉一口一个奸商的原因。
这年头,从老朱头开始,商人就是这么没地位,出了事,甭管他和商人有没有关系,商人都是绝佳的背锅人选。
杀一群商人,贪官鼓了腰包,户部鼓了钱袋子,皇帝也有了钱去打仗。
简直是一举数得!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8223/1037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