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大学,陆续放暑假。
虽然一大半学子归家或游玩旅行,但还是有一部分学子留校,共享单车使用频次下降,但没彻底停止。
正式上线运营近一个月的成绩还行,起码暑期继续扩充市场没问题。
“15家?’
小熊单车碰头会,近期又谈拢15家大学投放共享单车,不过由于放暑假在校生不多,每所投100辆。
首批5所学校没有放假前半个月数据统计,200辆单车有点少。
根据后台数据显示以及地面统计团队收集来信息,一所2万人的学校200辆单车略显不足,哪怕现在共享单车属于新奇阶段,很多人不太会接受。
毕竟要押钱,有所犹豫。
但哪怕这样有时候某些楼栋宿舍也会出现单车被骑走一空,按理说有人骑走就有人骑回来,流动互补。
“加大生产。”
碰头会的首要问题,不是解决扎胎跑气或车辆被盗等问题,这些小事有运营和维护去做,主要还是产量与投放,要在暑期充分快速扩充一下市场,步子不能迈太快,但也不能太慢。
首批5所学校要在8月底开学前夕,再各自追投300辆单车来满足用户需求,不然用户想扫码骑行时没车,一次两次还好,第三次或许就不用了。
宁可多投,不能少投。
所以8月底前首批5所学校就需要1500辆,又谈下的15所学校暑期各自100辆又是1500辆,开学后这15所学校都要再追投400辆的话,产能跟不上。
虽然单车生产由外包的各大自行车企业承包,但最后还是要汇集在小熊单车魔都郊区的组装工厂成型。
“再开一所工厂。
这是碰头会的建议,魔都郊区不缺少工厂,小熊单车再添加一所。
至于彻底建立生产线?
“不要舍本逐末。”
毕竟小熊单车再如何扩张也是有团队速度上线的,张龙凝眉沉声,“我们不是生产单车的企业,核心在共享骑行与运营,就算建立一个大厂几条生产线一天能组装上千辆又如何?’
“等咱们建起来了,市场上竞争对手也就有了,会买我们的车?”
“市场才是荤菜。”
或许小熊单车目前资金量充足,毕竟起步8千万加上又有押金入账,团队有人建议先不要急速扩充,而是彻底开一家大型工厂生产线,力求日后能够满足小熊单车的扩充投放需求
毕竟未来魔都大学投放完毕后,还要往社会上投放,市场太大了。
现在每天两百辆的组装生产速度,还有修复维护等等,有点慢了。
一所大学就需要500辆,魔都60多所大学就是3万辆,算上每天都会产生一定的折损等等,需求量不小。
自己生产能降低成本,完全代工采购的话,单辆成本能增加不少。
“钱,是赚不完的。’
张龙深吸一口气,“我们算是属于终端,别说全国,单是整个魔都市场完全靠独立生产吃下?没戏。’
“有一家工厂,能了解单车的每个部分成本造价是多少就够了。
“在了解成本的前提下外包就算贵点也会有限,不至于被蒙。”
“利润要往外分。”
不能说熊信团队的建议是错的,只能说舍本逐末了,开工厂大生产线固然能把控单车的制造成本,但占据了不菲的资金量不说又限制了扩充发展。
从前端到终端都想把钱赚了,最后竞争对手多了,就会不鸟你了。
太过吃独食,死的很快。
张龙从来没想过要跟共享单车坚挺到最后,一直运营共存亡什么的,因为盈利基本不可能,赚不了的。
快速扩张到一定地步在资本乱杀之前套现跑路,赚到手才是真金。
坚挺到运营变现?死球。
熊信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在国外留学多年也知道资本的常用手段,所以毫不犹豫力挺张龙,以市场运营发展扩充为主,小熊单车自身有一家工厂能了解各个部件的制造成本就行。
扩大生产,找外包就行。
以后不管市场需求量是多大,不断增加外包工厂数量就OK了,最多入驻几家外包制造工厂,不独自开
这也是为以后市场出现了竞争对手,优先生产自家小熊单车为主。
其它家的单子,往后排。
“熊董,多谢。’
碰头会解散后,张龙熊信两大股东办公室闲聊与喝茶,对于熊信一路以来的信任,张龙还是很感谢的。
再怎么说他张龙也是后面加入的小熊单车,只是掏钱成为了股东。
比起关系来,最早加入小熊单车的几个团队才是亲信,更自己人。
不过熊信依旧听从建议。
“主要是你说的对。”
熊信微笑耸肩,“我之所以筹集足够的资金才正式启动共享单车,就是为了快速打下市场,在各大资本没有入驻前打下一片阵地,不然初期发展耗费越久未来的变数也就会越多。
“国人现在智能手机比例在逐渐上升,尤其大学生加速更快。’
“校园起步最合适。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9225/1136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