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日常
第二天一早被婶儿叫醒,刷牙洗脸吃饭,早饭还是面条,但猪油香油都没少放。之后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小丫头也被送去京局自己的托儿所去了。
小卫上学早,今年也要高小毕业了,就没把学籍迁到附近的学校,走路过去得小1个小时。背着小包,戴着围巾帽子把自己唔得严严实实的,没让周叔送,不自在,每天路上就当锻炼身体了。
现在的小学是4+2学制,即四年初小两年高小,刘海忠就是高小没上完。五二年初的时候改为5年制,五三年下学期又改回4+2学制了。
等到六九年要贯彻教员提出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新”的主张,开始实行中小学九年一贯制(五、二、二学制),那时候小学改为五年一贯制。到了八四年才逐步实行六年全日制。
还有始业时间,也就是新学期开始,后世不都是过完暑假是新学年吗,现在也是这样,不过建国初时是寒假之后是新学年,六九年到七八年也是。
小卫入学的时候教育制度还比较混乱,所以不到5岁就去上学了,也就是表现比较成熟说话也好听,没被老师赶回来,现在要想上学就得7岁往后了。而且这一时期大家上学都比较晚,小卫同学中最大的一个都快17岁了,平均年龄也有15岁左右。
比如大名鼎鼎的留下了几百张照片的雷铮兴同志就是16岁小学毕业的,不是谁家两口子都上过中学能教育自己孩子的,这年头文盲率超过80%,上过中学的估计不超过5%。
这一路上班上学的人不少,大部分都是穿着深色的棉衣棉裤围着围巾,也有穿呢子大衣的带着绅士帽披着围巾的,用后世的眼光来看也很帅。周叔和婶儿也有两身这样的装扮,不过婶儿上班基本不穿,周叔倒是里面中山装外面套了件大衣,现在186也这么穿,所以不会显得突兀。路过胡同时里面还有不少穿着清朝式样棉袍的大爷,有布的有绸的,还有拄着拐棍买早点的。
路过的有轨电车、公交车里面人不是很多,和前世的京都没得比。如果天气不好小卫也会坐公交,不过现在的公交车确实没啥舒适性可言,不下雨下雪小卫还是情愿走路。
路上跑的公交车主要是斯柯达706RO、大道奇T234和前两年国家从匈牙利买来的六百多辆伊卡鲁斯30,俗称小骡子。大道奇是之前抗日战争胜利老美支援过来的100多辆,主要是组建金陵的公共交通,后来金陵解放这批车就被调入了京都。
至于斯柯达706,这车是大名鼎鼎五七型公共汽车的原型车,就是那种长得跟吐司面包似的,圆头圆屁股的,7、80年代北京跑的都是这车。现在天气冷,发动机盖上面还给盖着挡风被。至于无轨电车京都现在还没有,要到五九年才投入使用。现在的公交车都是人工售票,按段算,从1段到5段,从1分到9分。
到了前门大街,路上的人就更多了,一个老太太抱着孙女坐在人力三轮车上噌噌的就过去了,还有一辆人力三轮车上面拉了好几根木头梁子和一些杂物。带着口罩骑着自行车的人一大串,前面有个人穿着旧军装牵着红马拉着一辆满载木箱的架子车,旁边几个工人肩上扛着铁锨之类的工具上工,路中央还有一位身着白衣、穿着黑色皮鞋、戴着白色檐帽手套、套了件军绿色背心的交警在指挥,腿上还系着绑腿。
进了学校大门,大院里面飘着红旗,里面的建筑主要还是明清时期的那种,一帮低年级的小屁孩在那追逐打闹、翻栏上墙,虽然这帮小屁孩不少比自己还大(︶︿︶)。
初小的学生穿的是五花八门,有个穿白色衬衣、红色毛衣、橘红色裤子的小女孩在那翻单杠,穿红色棉袄棕色马甲的女娃一跑一跳的往前走。还有一帮小子把棉袄都脱了,就穿着毛衣在外面玩老鹰抓小鸡,毛衣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啥颜色的都有。
最稀奇的还是有个男孩穿着背带裤和马甲,活脱脱一个电视里的少爷打扮,当然,那疯样子一点没有电视里面少爷的气质。
到了教室,自己的同学就正常多了,毕竟都15岁左右,搁以前都可以上战场了,基本上都穿着大人的衣服。自己坐在第一排靠墙的位置,同桌是个小姐姐,长得一般,就不起名字了。班里面的同学自己都不算太熟,这年头人员流动很频繁,而且年龄差距也大,也没有长天仙那种水平的,自己提不起劲打交道。
把书从包里拿出来,主要就四本,语文、算术、地理、历史,当然还有体育、音乐、图画、手工课,但是没课本。初小主要学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比如识字、阅读、写字、加减法,目的是使读完四年级后不再就学的学生,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手工的教学内容为工艺和农艺技术,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高小开始学珠算、卫生常识、社会常识,和后世的全日制小学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且这时期还没推行简体字和拉丁字母版汉语拼音,有的课本文字还是竖着写的,这让小卫一直不是很习惯。
顺便说一句,这年头有个大神,创造的速成识字发据说能使一个文盲在不到30 天的时间里,学会3000多常用汉字,并且会读、会写、会运用,小卫没见过这个过程,不知道这个成绩是小众还是大众。这还不算啥,这个大神后期又做出了改进,在一个村庄对文盲、半文盲进行了历时71 个小时的试验,这些学员共学生字3216个,最后对其识字、听写和写作应用进行综合测试,平均成绩为82.78 分,这就有点吓人了。
屋里面的光线很差,现在还没有荧光灯,白炽灯的亮度很感人。教室窗户也不是很大,后面有个煤炉,每次到了冬季大家都会交取暖费,但是室内温度也不高,所以一个个穿的都跟个熊似的。把铅笔、橡皮也拿出来,作业本都是自己买的大张的粉连纸,裁成32开,用纸捻订起的本子,就这样好多人也用不起。
铅笔7分钱一根,钢笔1快1一支,好点的金笔4块钱一支,墨水2角一瓶,普通的家庭是用不起的。毕竟现在孩子都多,要是3个孩子的那种,省着用每个月光笔纸也得5块钱,放老周家可能没啥感觉,但是其他家呢,比如三大爷阎老师家。
所以现在有一种石板,20多厘米宽,30来厘米长,有2厘米厚薄,青灰色,四周镶着木框,3毛钱一块,用一种白色的石笔书写,1毛10只,能用一个月。小卫同学的条件都还能凑乎,想想也是,50年就想着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家庭条件都不差。小卫在其他学校见过用青石板的,交作业就是厚厚几大摞,老师也是当堂批改作业,也没法带回去,改作业也是用石笔,冬天用这玩意挺受罪的。
“铛!铛!铛!”外面屋檐下面有个30公分大小的钟,到点上课老师会摇几下那个钟。数学老师也走了进来,是个今年师范才毕业的大学生,叫王素玲,进来直接48.5的工资,转正后53。穿着蓝色的棉猴,系着红色的围巾,留着两个长长的麻花辫。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王老师长得不算很漂亮,但是在现在的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处了三个月,“天真可爱嘴甜”的小卫把王老师摸了个底朝天,王老师父亲都是个老中医,上面还有个哥哥在居委会当个办事员。
王老师拍了拍手“大家打开课本第8页看习题四第1题。”停了2秒念道“解放前,地主阶级利用权势,霸田占地,收租放债,敲诈勒索,致使贫下中奴“债务丛集,如牛负重。”有一个地主以84%的年利率贷给贫农陈大叔24元,一年后。。。。。。”小卫真怀疑这是不是历史课,瞥了眼第二题“解放前,反动的四大家族掠夺劳动人民。。。。。”好吧,都是这种开头,时代特色嘛。
小卫没继续听下去,拿出一份日文的翻译件和日语教材,趁着这几年政策还比较开放,小卫准备把日德西班牙三国的语言也学了,既然到了这个世界还有外挂,总想干点啥。俄语、英语都是从毛子那边学的,日语教材也好弄,之前小日本在东三省推广过,德语小卫也找到方向了,西班牙就难办了,这年头国内也没啥人会,但西班牙语也挺关键,涉及小卫后面的B计划。
要是像其他穿越者那样孤身一人小卫就准备跑去香江了,但小卫的家庭很温馨啊,前世的父母被坑了,总不能把这世的叔婶儿姐妹也坑了吧。
王老师瞥了一眼小卫也没问他,学生学的太快也不是啥好事,总觉得自己当年很笨,还好能从眼前的其他学渣身上找回自信。
(PS:上面那是65年左右的初中课本,55年的小学课本应该还是比较婉转了,没这么直接。)
上午3节课外加一节自习,每节课45分钟,下了学也12点了。下午还有2节课,不过小卫最近都请了假了,学校对待“好”学生还是非常宽容的。
不过下午的课程基本也都不怎么重要,一般都是体育课、美术课啥的,有时候还会组织去少年之家那边活动。学校有要求,每周2-3小时的课外活动,小卫想想都泪目,前世的自己都没参见过啥课外活动,就连体育老师都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中午去街上吃饭,现在虽然开始用粮证粮票了,小摊小贩不好干,但是这些开店商家还是有粮食的来路,都是成千上万斤的从东三省那边直接运来,再说往后也有粮票收了不是吗。公私合营的政策也出来1年多了,但还没有大规模的实行,听婶儿说街道正到处找试点呢。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39712/1080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