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没有立即相信,而是招来军中医者考校杨遇安,有自家的巫医,也有一些先前归降的本地宋医。
若窦四在这里,肯定会当场露馅。
但杨遇安比这些医者多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医术积累,又已经学通南北,自然不会被难倒。
相反,经过一轮对问后,众医对杨遇安的深厚学识赞不绝口。
这下拓跋焘终于对他正眼看待。
“朕不杀你,你也不必回去了。”
“臧、沈二人既然能两次识破朕的计谋,又岂会再中你这区区的离间计?”恢复冷静的拓跋焘,思路异常清晰,“朕军中缺少如你这般高明的医者,你既然喜欢救死扶伤,便留下替朕做事吧!”
……
虽然没能成功回到城中,但如此险恶局面还能活下来,已属不易。
而最重要的是,这次窦四妻子留在城中,又有臧质的承诺,安全更有保障。
杨遇安只需照顾好自己就够了。
通关难度大大下降。
……
不久,战争再度进入了枯燥而血腥的攻城战。
上一次杨遇安在山上远远围观,而这一回,他则亲自照料伤者,更能感受到战争的可怕。
相比起直接死战场上的士兵,那些被抬回营中的伤兵才是最凄惨的。
他们大多没有及时得到药物救治,就算暂时撑住一口气,也终因后续伤口感染而得病。
因为失去战斗力,在军粮短缺的危机下,他们连食物也很难分到。
全靠自己身体硬抗,以及老天爷可能存在的眷顾。
绝大多数人都在伤痛折磨中慢慢失去生的希望。
每当此时,杨遇安就感觉窦四人格记忆中,涌出一股炽烈的情绪。
全身仿佛充满无穷的力量。
与病痛战斗到底的力量。
“原来,这就是你一直渴望的‘战斗’么。”
“我懂了。”
……
半个月后,在杨遇安没日没夜地抢救下,不少伤兵都成功挺了过来。
这些人对他感恩戴德,纷纷传颂窦神医的美名
此事传到拓跋焘耳中,当场封他一个行军司马的职务,主管军中医务。
毫无疑问,升了官,杨遇安的安全更有保障了。
但他并未因此感到喜悦。
他发现,经他手治好的士兵,转头又被派上战场送死。
他甚至说不清自己到底是救了这些人,还是害了这些人。
于是他试着劝说拓跋焘退兵。
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成了意气之争,输赢都没有好处。
只可惜拓跋焘此时气在头上,怎会听他?
又是与臧质死磕了半个月,直到军中厌战的情绪再也无法压抑,才不得不含恨北返。
撤退的时候,还顺手将杨遇安带走。
这是他的战利品。
“此番北去,窦四与妻子怕是此生再难相见了。”
随着记忆画面渐渐淡去,杨遇安心中微叹。
“好在经这一遭,两人都成功活了下来,境况比上一次要好。应该能解锁窦四的功法记忆了。”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0703/1154678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