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你干的不错。想不到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你就把那么大一个灵境空间给建成了。刚到我们基地就立了这么一大功,以后大概率会有更出色的发挥!”办公室里,660对着刘征这个半路出家的学者赞叹道。
刘征觉得自己当不起这份赞誉,“哪里,哪里,这是领导指挥有方。再加上您的团队非常得力。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小事而已。特别是您提供的克隆人,以及相关的心法。如果没有这些,我也可以建立灵境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会非常小。而且很难稳定存在。但是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您建立的太空农场。没有太空农场提供的大量稳定而廉价的蔗糖以及其他营养品,这些维持灵境空间的人在这个项目的第一天就已经饿死了。”
660昂头道“这是自然。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不管是干什么事。吃的一定要保证。事情越大,往往就要吃的越多。反过来,如果吃的越多,往往就能干越大的事。当然了,确实有一些,吃的多但是不干事的人。但是总的来说,吃的多了,能力就强了,然后就能吃更多的东西,然后就变得更强。我研究过人类的发展史,其实是非常符合这一路线的。”
这时候刘征想到了一些事:“吃的多,更聪明,然后就能有更多吃的,然后就更加聪明。领导您这真是一针见血呀。但是要是发展遇到了瓶颈,更聪明了,但是却吃不到更多的东西怎么办?”
660笑道:“那只是因为还不够聪明。我知道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的知识增加了,但是我们的智慧并没有增长。还有就是我们的智力其实变差了。对此我是这样看的。我们人类的智力不完全看个体,要综合考虑。打个比方吧。犹太人出了许多高智慧的人。但是这个民族多次作死被屠戮。你觉得这是怎么一回事?还有一个假设。美国白人正在被拉丁裔和非洲人替代。可是拉丁裔的平均学识不如美国白人,但是为什么美国白人会在和拉丁裔的竞争中节节败退呢?”
“你是说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聪明?”刘征有些摸不着头脑。
660摇摇头“他们确实聪明。但是他们组成的群体相对而已不够聪明。不然也不至于节节败退了。记住对个体而言最好的,对物种而言却不一定。“
刘征若有所思,“那领导,您觉得对物种而言最好的是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不求目标最优;但求目标众多。简单的机器能够高效率运转,但复杂的适应性机器则做不到。复杂结构中有许多主导装置,但没有一个装置会受到专门的服务。与其费劲将任一功能最优化,不如使多数功能「足够好」,这才是大型系统的生存之道。举个例子,一个适应性系统必须权衡是应该拓展已知的成功途径(优化当前策略),还是分出资源来开辟新路(因此把精力浪费在试用效率低下的方法上。)在任一复杂实体中,其混合驱动程序如此众多,不可能明了其真正的生存之道。生存是一个多指向的目标。多数生命体都是多指向的,因而它们是碰巧可行的硬生生的变种,而不是蛋白质、基因或器官的精确体现。无中生有讲究的不是高雅;只要能运行,就棒极了。“
“一个文明也是一个生存机器吗?”
“只要对生存有利,这样想一想不也很好吗?”660就是这样想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0806/1296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