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恶斗之后,猎户们打杀了巨蟒。大家爬进瀑布里,到巨蟒的巢穴一看,遍地满是森森白骨,足有几百人之多,都是历年来妄图成仙的道士们。
古代文人还写过不少此类的故事,无一不是对那些神秘主义信徒的无情嘲讽。
这大概跟儒家祖师孔老夫子对鬼神之事的态度有关。老先生对神秘主义的基本态度,用大白话来讲,就是:活人的事都弄不明白,就别浪费时间去琢磨死人的事了。
说起孔老夫子,实在是一个有趣的人。人们提到儒生,总会说腐儒,进而联想到保守,顽固,不知变通。
可是这位儒生的代表人物恰恰就不符合人们对儒生的成见,有些时候甚至比大多数人都开明。
比如:那场被人为阉割的著名问答。
弟子问孔子道:以德报怨对不对呢?好不好呢?
孔子的回答简单明了:如果以德报怨,那么该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
接着,这位人生导师没有像世界上一些小鼻子,小眼睛的虚伪政客一样宣扬:“爱与和平”。而是直接给学生指出正常人该如何去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外国人的话来解释这句古话就是那句举世闻名的,出自西方法律基石《汉谟拉比法典》的普世价值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由此可见,孔夫子就算真的是一名腐儒,也远没有腐到教人去做傻子的地步。
其实,孔子的腐儒形象大多是由于后人对他言论的断章取义,并不是这位执掌鲁国国政第七天,就敢诛杀大臣,并将其暴尸三日的政治家的本来面目。
再比如:孔子的确说过“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一切要有法度,不合法度的事不能去做。
但是,他本人被困陈蔡之时,可没有迂腐到遵守任何陈规陋习。弟子们问他原因。他的回答就很开明,简单来说就四个字:因时制宜。
孔子毕竟是孔子,当其徘徊陈蔡之间,慌慌无所归之际,对破除自己所宣扬的繁文缛节毫无心理负担。面对他人责问,回答时也是胸怀坦荡,毫不回避。
事实上,他强调礼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活下去,而不是要凭空多出些规矩作茧自缚。就好像女人们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才会挖空心思打扮自己,才会花重金购买那些昂贵的化妆品。如果有一天,化妆让自己看起来非常丑陋,那她们的选择当然是不化妆。
为了化妆而化妆,丝毫不计较妆容好看与否的,或许只能是那些在鬼怪片里演五百小妖精的龙套演员们。
被大蛇吃掉的修仙者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0827/1155659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