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是失败者的通用感觉。就像是造物主为全部失败者,打造出的失败后的专属视觉光线效果。
而人一旦成功了,天也明亮了,云也娇媚了,鸟的渣渣叫听起来也分外柔美,似乎全身的细胞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在那些获胜的瞬间里,似乎征服整个宇宙都不在话下,正应了那句老话“得胜的猫儿欢似虎”。
胜与败似乎真有那么点玄而又玄的道理。
古人说“时来天地同协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话对不对,他不知道。
但是,据他所知,南唐先主对此颇不以为然。
有位大臣以此回答唐主的问询。被这位以温文尔雅面目示人,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的君主声色俱厉的怒斥教训。
当然,李璟的优柔寡断之名,是后世文人根据其执政状况评价的。如果只看他本人的性格,其真实性情与此可谓南辕北辙。根据北宋人的记述,这位君主在与北周交战失利后,怕对方进兵江南,为除隐患,下令屠杀了被圈进多年的前朝君主一大家子。一旦祸事临头,杀伐果断冷酷无情也是此人的真实面目。
与此类似的还有建文皇帝。人们普遍认为,失败者是弱者。而弱者又大都是文弱的。所以,就想当然的认为建文皇帝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其实,这些人应该去读读欧洲历史。看看普法战争中,事实上先动手的谁,战前处于强者地位的又是谁。
那位被后人定性为柔弱的皇帝,就在南京城破之前,还亲手用剑火活劈了一位投敌的驸马。
实际上,人是有很多面的。人们认识历史人物往往过于扁平化,其实不光是对历史人物,对现实中的人也是如此。
比如:m君直到现在,仍认为那位爱迟到的女孩不学无术。
这就是一种武断。
毕竟他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过这个人。或许,此人只不过分不清动物的种类,而熟知某些他不了解的东西。
但是,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恐怕没有谁有时间去细致了解每个人的长处。
就算我们的生命是无限的,只怕也没心情去逐个翻阅枯燥无聊的人生。
小的时候,他总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应该认真聆听别人的心声。他自己一度特别喜欢像别人倾诉,向父母、向幼儿园老师、向小伙伴们。
可是,他很快就发现。几乎所有人都不爱向别人倾囊相诉。渐渐地,他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太怪异,也就终于禁闭上了渴望倾吐的嘴。
可是长大一些后,他发现不是别人太冷漠,而是自己热情过头了。人不是太有必要去仔细分辨某些人的心声。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没有有营养的心声,那些杂音大概率不过是心律不齐。
等到过了三十岁,他才明白一个道理。人们不爱听别人的心声,与这心声是否真诚,是否美妙无关。
大家的时间太有限,无法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地方。
太多的人不过是他人旅途中的匆匆过客,就像火车窗外逆向而行的白杨,匆匆一瞥之后,就不会再出现,永远消失在记忆的沙漠里。
据说,人的大脑有一个奇特的功能,可以自动把时间久远的记忆进行模糊化处理,以便腾出更多的空间给新鲜的记忆。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效的解决人脑储存空间不足的问题。坏处是,给某些人的喜新厌旧恶癖,找到了身体机能上的科学依据。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0827/1155674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