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礼制,最前面的是武皇和皇后,之后是皇亲国戚,在后面则是群臣所站的位置。
在臣子之中,在玉陵城内的太师徐博温,三阁阁老以及杨王应该站在最前面的,之后才是六部尚书和国子监祭酒,翰林院院长,都察院御史等人。但不知是有人疏忽还是故意而为,杨王的位置竟然被安排在了和六部尚书并列的位置。
当时负责最后汇编的刘雨溪便发现了这个问题,随后他便提了出来,结果当时提出之后整个礼部所有负责祭天礼制的人竟然没有一个给他什么解释或者是说法,而是都有一种看白痴的眼光看他,那个时候刘雨溪还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依旧去向上反应是不是编撰礼制的时候搞错了。
最后没有过几天他便被从编撰人员中被换了下来,之后就是入礼部去作了一个小小的主事,开始他不过觉得是正常的人员调动,但没曾想在这个主事之上一待就待了这么些年。
刘雨溪不是个傻子,这些年看到朝堂之上的局势,看到礼部有多少礼制都被人翻来覆去看,最终都被套在了那位藩王有不臣之心这个枷锁中一股脑套到对方的脑袋上,让他想摘也摘不掉。
开始刘雨溪一直想不通,想不通那位杨王虽然行事颇为随意但也没有太过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针对他,后来时间长了刘雨溪便慢慢琢磨出了一些味道出来。
他刘雨溪成为如今这番惨淡光景足矣说明问题,很多因构陷杨王而官运通达的大有人在,如此一来刘雨溪就算是再笨也能琢磨出一些东西来。
这些年在礼部当这个主事,他刘雨溪开始的两年是一种怨怼不平的心态,为自己鸣不平,也顺便为那位杨王鸣不平。在之后时间越来越久,眼看同龄人都开始成为郎中,知州乃至侍郎大人,而他依旧是一位被人呼来喝去的小小主事而已心中便开始有些不是滋味。
后悔自然会后悔,他也曾祈祷过若是能再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不会再那样天真,随之而来的便有一些对杨王的怨怼,怨怼对方害他平白受了这样的无妄之灾。
但是到后来的后来,经过这么些年之后刘雨溪便开始认命,之前的愤懑再之后的怨怼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开始变得很淡很淡,最终刘雨溪已经完全认命了,觉得就这样一辈子就得了,可谁料会遇到这么一个机会。
之前在礼部,当宣布由刘雨溪来带杨文锋的事的时候正巧碰到马海准备由礼部搬到往吏部,于是那个刘雨溪得顶头上司,一位为人刻薄的员外郎立刻撇下还在等待着的刘雨溪跑过去和马海亲近,当时两人的话刘雨溪听的很清楚。
“马哥,你这离开礼部去吏部高升日后千万别忘了小弟,记得有机会照拂小弟一二!”这位礼部员外郎陪着笑脸笑的极为谄媚。
当时的马海只是谦虚摇头表示不敢当,但是脸上的笑容就算是刘雨溪隔着这么远依旧能看到对方的得意与满足。
最后马海离开的时候对那个主事说:“什么功高盖世的杨王,最后还不是成为我们这些人的垫脚石?放心,按照我的观察,杨继不会放下脸皮与我们不死不休的,所以尽管骂他便是!”
听到这些之后刘雨溪的心里猛然感觉有些不是个滋味,这个时候他觉得其实如果让他融入到这个玉陵朝堂之上然后平步青云也不见得他自己会开心多少的。但那位主事不同,对于马海的话他奉若瑰宝,恨不得当时就能得到一个机会然后对杨王进行一顿抨击。
在送走马海之后那位礼部员外郎返回来面对刘雨溪立刻又换了一幅嘴脸,随后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然后脸上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笑脸。
“我说刘主事,我记得你不是当年还为我们的杨王说过话,那么正好,今天这个差事就由你去了。说不准还能讨个赏钱或者是让杨家提携你一二呢!”对方的话显然是话里有话,讥讽刘雨溪当年的不识时务。好在这些年刘雨溪早已经习惯了这些冷嘲热讽和趋炎附势的话,索性没有理会对方。
即便如此,差事还是要去的,所以此刻刘雨溪看着手中的那份文书和眼前的杨家门楼一时之间有些五味杂陈。
眼前这一幕让刘雨溪有些难以迈步。他有些犹豫,也有些失落,其实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其实今日也是他刘雨溪的一个机会,他自然也能懂得今日他如何对待这杨家,对待杨文锋的态度如何可能又会决定他的仕途如何,他如今有一个机会,就看他能否抓住。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3353/1300955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