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一甲三名,只要不出意外至少也能到国子监祭酒和翰林院副院长这些文职,较为翘楚的则会走到六部侍郎这个位置,至于之后的六部尚书则是需要看各自机遇以及能力了。
朝会的末尾开始由武皇身旁那位大太监宣读对于他们这些科举登科士子的安排,这一刻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各方势力都竖耳倾听。
在这之前只有站在最前方的武泰阁阁老毋胖子最为轻松,他瞥了一眼左右朝臣笑容玩味。
至于武皇身旁的太师徐博温和文华阁主程珏则都一脸严肃,前者忧心于天渊国势走向,后者则是忧心文脉,忧心杨文锋是否会成为一大不确定因素。
当然,无论如何宣布今科殿试注定有两人无人敢在这朝会之后去招揽一二。
荀攸,今科状元郎,另外则是探花郎杨文锋。
前者的状元头衔本身就极具分量,一般的朝堂势力怕仅仅对方这一个头衔便不敢随意去拉拢,更何况对方还有徐博温这么一个老师,如此一来谁又敢去对其有非分之想呢?
至于杨文锋则是更加没人有任何胃口,光是杨王二子这么一个身份便让所有人都望而却步。
杨家与这整个朝堂的关系都势同水火,如此一来谁又会自讨没趣?
更何况之前的小朝会武皇或多或少都表明了一些立场,虽说参加那场小朝会的都是当朝大佬,但是在这天渊朝堂之上犬牙交错的势力背后又怎会没有这些个官场大佬的身影呢?
“今科科举状元荀攸任翰林院编修兼兵部郎中;榜眼杨延和入国子监任丞,二甲头名张天望入翰林院任院仕;二甲二名入翰林院任翰林讲师;二甲三名任礼部副使;”
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的士子安排,这其中只有其官场门道。
比如说荀攸,虽说翰林院编修不过是七品官,但编修主管起草诏书祁攘文书等,权利虽不大但是晋升的空间却极大。
另外还兼任兵部郎中,兵部郎中是实打实的从五品官而且身负实权,这在以往之中几乎是不可能让刚入仕的士子担任的,即便是状元也不可能。
在听到荀攸的任职之后这朝堂之人许多人都开始面面相觑,其中不乏一些几乎站在大殿之外的五六品官院眼中露出那种极度的嫉妒羡慕之色。
要知道他们之中有很多人穷尽一生之力都不过止步于从五品官职而已,而如今荀攸几乎起步便超越了他们,不得不说人比人气死人。
不同于这些个小官员,一些久经朝堂的官场大佬则通过荀攸看到了武皇和徐博温之前所提改革吏制的苗头。
恐怕此次科举便是开始,不然此次科举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例外”。
那位大宦官将殿内的士子们都宣布完毕,这其中只有杨文锋和卫寅没有被念到。
其中端倪早有人发现。刚才那位宦官念过榜眼之后便跳过了杨文锋,这几乎被所有人注意到,至于卫寅则注意的人就很少了。
虽然之前的卫寅与现在差别也极大,虽然他的身份也极为显赫,但是要和这杨文锋的名头比冲击力还差太多了。
最终任职的士子之中没有杨文锋,于是朝臣便又开始揣度圣意。
“卫小子,你以后就到朕的身边给朕作一名带刀侍卫算了,你读书不错,让你去那翰林院本可以,但是你毕竟是长公主的儿子,是朕的侄儿,你去了翰林院碍于你的身份反倒是有些不妥。”
就在群臣揣度之时武皇看着卫寅朗声笑着开口。
武皇此话倒是情理之中的事,何况对于卫寅而言本就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即便是当初也不过是因为杨文锋的缘故罢了。
听到武皇的话卫寅稍微愣了愣随后心思流转,之后似乎想通了一些什么,他已所有人微不可查的声音叹了口气随后开口谢恩。
如此一来便只有杨文锋一人了。
卫寅看了一眼杨文锋眼中露出担忧神色,但他却发现杨文锋此刻很平静,一如往昔那般平静。
当年的杨文锋无论如何放浪形骸但在卫寅看来对方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冷静,这份冷静早已超出他们同龄人太多太多,而此刻金榜提名时依旧如此。
:。: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3353/1300959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