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顶点小说 > 实话三国 > 十七曹操收编青州兵,袁术败逃六百里(二)

十七曹操收编青州兵,袁术败逃六百里(二)

且说曹操依陈宫所说,自领兖州牧,把陈宫视为自己心腹。

这日,将陈宫召来,把与荀彧商定的招抚青州黄巾军的计划告知。

陈宫非常赞同,便按照曹操计划,带人潜入青州、兖州一带,四处散播曹孟德在任洛阳北部尉用五色棒惩恶以及任济南相强禁淫祠的所作所为,说是曹操无意伤残造反民众,愿意相安共处,善待百姓。兖州若能得曹公治理,一定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曹操善治的行为在老百姓中纷纷传扬开来。

徐和、司马俱、管亥听了传言,商议认为,义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能冲锋陷阵的只有三十来万,且青州又被袁绍部下臧洪占领,不能及时补充给养,一旦失败,定会连累军士家属及数十万百姓。

如果曹操真能像传言所说,善待百姓,优待将士,接受招抚也并非不可。

于是便向曹操发出檄文,大意说,曹操过去做济南相时毁坏神坛的所作所为,黄巾军认为和他们的“中黄太乙道”相合。

因为黄巾军只敬黄帝和老子,“不奉他神”,对于其他的神鬼祠庙一律禁毁。

黄巾军把曹操当成“同道”,并幻想劝说曹操不要“迷惑”,不要和黄巾军为敌。

曹操对正处于补给困难的黄巾军“数开示降路”,说是保证他们投降后,不会像别的军阀一样虐待和杀害他们,每人都有田地,每人都可以过好日子。

曹操许诺后,黄巾军看到曹操确实与别的军阀不同,再加上对他的好感,就接受了招抚。

经过几个月酝酿与协商,青州黄巾军终于接受曹操的收编。

然徐和、司马俱、管亥三个首领仍不放心,恐怕一旦有变,义军将会被置于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家属受株连,百姓遭殃,便安排三名副将掌管军队,接受曹操招安。

三人带领原三千兵马转入它地,暗中窥视,一旦情况有变,即与三个副将联络应对。

曹操招安黄巾军后,从三十万能征惯战的黄巾军中选拔精锐三万余人重新编制,号称“青州兵”。

为了打消招抚军士的后顾之忧,更是为了建设稳固的能给军队提供粮草保障的后勤基地,曹操把其余大部分包括将士随军家属,安排为耕田种地的军兵,为以后军队屯田奠定了基础。

曹操成功招降了青州黄巾军,占据了兖州,使兖州局势稳定下来,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威名日重。

为了实施“根深固本”战略,曹操一面德威并施,招降纳叛,修复农耕,储备军资;一面不拘一格,招贤纳士,广揽人才,不断扩充军队壮实力。

荀彧荐举程昱,曹操拜寻于乡间。

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

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

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年时就很有远见,料知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被太多人所知。

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

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

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

郭嘉知道曹操雄才大略,又受荀彧推荐,便拿着荀彧的推荐信来见曹操。

曹操接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

郭嘉离开营帐后,也非常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郭嘉又推举刘晔,刘晔举荐满宠、吕虔二人,二人又共荐毛玠,曹操也都聘为从事,共论天下大事。

武将于禁,字文则,兖州泰山郡巨平(今山东泰安西南)人,率数百人来投。

曹操见他弓马娴熟,武艺出众,命为点军司马。

一日,夏侯惇引典韦来见,说他提头过闹市,数百人不敌,手刃数十人;跨涧击猛虎,勇猛过人。

原来这典韦乃陈留郡己吾(今河南宁陵西南)人,形貌魁梧,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爱替人出头。

襄邑(今河南睢县)刘氏与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李永相互为仇,典韦便为刘氏出头报怨。

李永曾任富春长,家中备卫甚为严谨。

典韦驾车,载着鸡酒,伪装成正在等候人的闲人,当李永走出府门时,典韦从怀中掏出匕首向前截杀李永,并杀李永妻,然后取出车上刀戟慢慢走动,步行离去。

由于李永住处靠近集市,整个集市的人都震惊了。

虽然有几百个人追赶典韦,但却无人敢近。

典韦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的伙伴,双方交战。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3709/13297203.html

本站地址:shenhaiyujin.com
最新小说: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兰芳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