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双亲的华佗非常痛心,从此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做个医生,为百姓治病。
于是,不求仕途,一心想拜师学医。
华佗听说附近山上道观长老医术高明,便风餐露宿,爬山涉水,寻到了此山,但由于过度劳累,却晕倒山下。
采药道童将他救到道观,道长治好了他的病并收他为徒。
开始,道长只是让华佗干些粗活,华佗却没有一句怨言,干什么事都全心全意。
后来,华佗发现,道长把医术精华都记录在《医案》书上,他总寻找时机多看上几眼。
有一次,一个道童端水过来,华佗见了,急忙抢过端给道长的洗脚水,进入道长卧室,一边给道长洗脚,一边悄悄地偷看《医案》。
道长猜透了他的心思:“华佗啊,你想看这本书,就拿去吧!”
华佗如获至宝,顾不得给道长洗脚,拿起书走出道长卧室。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华佗医术大有长进,但他还是虚心求教,道长时不时也带他下山给人看病。
一天,华佗正看《医案》,一个道童跑来:“华佗,道长生病了。”
华佗急急忙忙跑过去,为道长把脉。
过了一会儿,华佗紧绷的脸慢慢放松下来。
原来,道长没病,而是在试探徒弟医术呢!
当华佗回到住处,一看糟了,《医案》被蜡烛烧了半边。
他急忙冲过去抢救,看着被烧毁的《医案》,焦躁不安,只得凭着记忆重新写了《医案》。
第二天,道长说:“华佗,那本书带来了吗?”
华佗把自己重抄的这本给了道长:“这本不是原来的那本,是我凭记忆重新写的,原来那本已被烛火烧毁。”
道长接过仔细一看,微微一笑,说:“华佗,你真是过目不忘啊!”从此,精心教诲华佗医术。
华佗下山后,依然不愿做官,不求名利,不慕富贵,郡守举孝廉,国相召篆吏,皆不就,宁愿拿着金箍铃,到处奔波,为百姓解脱疾苦,遂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研究。
他一边钻研医术,一边行医,行医足迹遍及各地,声誉颇著。
华佗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症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
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精通方药,用汤药治病,草药不过数种,用心调整剂量,不需复称,煮熟便饮,语其节度,病即痊愈;如果灸治,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也自去;若需用针,也不过一两处,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应当到某处,若感觉到时,告诉我”,病人说“已到”,即便拔针,病痛即除。
有一段时间,黄疸病流传较广,华佗花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用春三月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
民间因此流传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
华佗还用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痛,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肿痛,用蒜泥大酢治疗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喘,用黄精补虚劳,如此等等,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华佗不但精通方药,在针术和灸法上造诣很深,还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
华佗到处走访名医,收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炮制,终于试制成功了麻醉药,就是著名的“麻沸散”。
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病人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即可康复。
华佗善于吸取古代名医及当世同行经验,在其基础上发展创新。
他读到张仲景《伤寒论》第十卷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书也”,并创造了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治疗了不少疑难杂症。
他对张仲景心理疗法颇感兴趣。
一郡守得了重病,华佗去看他。
郡守让华佗为他诊治。
华佗对郡守的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和一般病人不同,有淤血在腹中,只有激怒他,把淤血吐出来,病方可愈。不然就没命了。”
郡守的儿子说:“做儿子的,怎么能够激恼父亲?”
华佗说:“只要能把你父亲平时做过不能对外说的错事,告诉我就行了。”
郡守的其儿子一听能治父病,顾不了许多,就把父亲长期以来所做不合常理的事告诉了华佗。
华佗罗列郡守罪过,写了一封痛斥的信留下。
郡守看后大怒,派捕吏捉拿华佗,却不知去向。
郡守盛怒之下,吐出黑血一升有余,病竟然好了。
华佗一生治愈千奇百怪疑难杂症无数,史书多有记载,不再赘述。
本站已更改域名,最新域名: </p>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3709/1329721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