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各种玉佩环饰,简直令人惊叹。
华贵,矜持。
这别具特色的东方美感,正似!!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而李少杰微笑中,似乎不失威严感。
在学术界如李少杰一般,哪怕再谦虚,也不免会具有一种强大的气场。
这种气场,被这身华服映衬,简直绝了!!
继续和周围的学生们说笑着,走向公园。
“你别说,我真觉得我像个皇帝。”
李少杰咂嘴。
身边的留学生嘿嘿一笑,便纷纷起哄起来。
“皇上~”
“陛下~~”
“哈哈你别掐着嗓子,像太监。”
“你才是太监呢!”
“哈哈哈哈!”
一行人哈哈的笑着,边走边说。
聊着聊着,李少杰便不由得想着,之后,或许也可以参与一些其他的文化活动。
比如漫展?文化展?
类似的娱乐活动,在纽约可绝对不少。
完全可以参加一波。
或许,当中世纪的骑士带着欧洲贵族小姐,遇见华贵汉族服饰之时,会更加有文化交流碰撞的感觉,也更有世界之美的诠释。
不过嘛.
很快。
一行人便来到了公园之中安置钢琴的地方。
李少杰一撩衣摆。
那样子。
就仿佛皇帝老子打算伏案
弹钢琴?
那种莫名其妙的强烈冲突感,确确实实的就产生了。
而这,反而让李少杰身上的冕服更加具有吸引!!
看到这边似乎有不少人,有的人便下意识走过来看一眼。
旋即,便被这华美的服饰所吸引。
再接下来,便发现了.
这穿着华丽服装的男生坐在钢琴前。
不由得好奇的停下脚步。、
“哦我的天,这.”
“是jay!!我的天,是jay!!”
“哦买噶,快来!!”
“居然是jay!我的天!!”
路过的行人观众们便越来越多。
激动的观众们赶紧掏出手机录像。
甚至已然有不少记者都闻风而动了起来!
赶紧打车前往现场。
可能都追不上个屁。
但起码尽可能的来闻闻味儿
很快。
李少杰手指抚摸上琴键。
当真!
周围的声音居然一霎那小了几分。
当世界顶级的钢琴家,仅仅是往钢琴旁一坐。
就不免令人失声。
不愿意说话,想听。
哪怕说话,也下意识的小声了许多。
很快。
流畅的钢琴曲便轻轻的响起。
周围观众们的声音更是消失不见。
而其他路过的观众们看到以后,也忍不住走过前来,旋即驻足观看。
充满华夏风味的古典曲目演奏出来。
正是钢琴版本的《夕阳箫鼓》!
用钢琴来演奏华夏古曲,颇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或许,《夕阳箫鼓》这个名字,很多人会有些陌生。
但实际上,如果说这首古曲的一个现代改编分支,古筝版本的曲名,就非常熟悉了。
《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是古中国琵琶曲目种,文曲代表作之一。
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十大古曲无一不是国内观众人尽皆知的曲目。
《阳春白雪》,《平沙落雁》,《十面埋伏》,《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汉宫秋月》,《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
以及这《夕阳箫鼓》!
早在十八世纪,这首曲子便流行于江南一带,作者的身份甚至都很难考证。
这么多年以来,无数乐器,无论中外。
都有曾试图改编这首曲子的。
哪怕同一种乐器,也有很多版本的不同改编。
可无论怎么改编,不变的是这段迷人的旋律!!!
随着钢琴的敲响。
周围身着汉服的同学们也大大方方的对老外们展示着华夏传统的服饰。
身着黑底华服的李少杰,紧挨着坐在钢琴凳上的,便是身着朱红色华袍的吕秋儿。
这一幕,如果让国人看了,那得忍俊不禁。
【夭寿啦,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跑到灯塔弹钢琴,这是什么奇幻故事?】
但让外国人看了反而刚刚好。
甚至配上钢琴演奏的《夕阳箫鼓》,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钢琴的音色可太熟悉了。
但这充满中国韵味的乐曲,配上这传统的华丽服饰。
中华文化的一种韵味,便悄然响彻在灯塔的公园街头。
讲真。
在国外大街上。
身着华服,用华夏乐器演奏华夏曲目,去尽力宣扬自己本国文化的留学生
有不少。
但像李少杰这么大名气,这么高地位的.
还玩快闪的.
那就真没有了!!
钢琴演奏着。
轻快灵动的音符清脆的跑动起来。
满溢的情感表达,令人忍不住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这是一首很抽象的抒情曲,重在写意。
勾勒而出的仿佛是一副中国古典山水画。
同样重意不重型。
清晨的水波声点开涟漪,安宁如人间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迎来圆月傍晚。
青山叠翠,花枝弄影。
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丰富的色彩更是染上一股别样的浪漫。
钢琴别致的音色,很好的润饰了《夕阳箫鼓》所描绘的那一抹景,那一丝意。
身着汉服的留学生们,也在音乐的流淌之中。
缓缓走着,优雅的展示着自身不同款式的汉服。
周围的观众,也拿起手机拍个不停。
其实春江花月夜,就是古筝版本的夕阳箫鼓,在学术上,有人认为夕阳箫鼓是琵琶曲,又名《浔阳琵琶》,出自琵琶行的“浔阳江头夜送客”,但事实上两者意境有很大差异,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音乐的意境与内容更像是《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有人将《夕阳箫鼓》改编成了管弦乐曲,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也就是说
春江花月夜和夕阳箫鼓。
算是一个东西,但又不全是。
很难说春江花月夜不是夕阳箫鼓,夕阳箫鼓不是春江花月夜。
但也很难说他们就是一个东西。
因为这玩意被改编太多次,啥样的都有.
但反正旋律肯定都是一样的。
这玩意想严谨的话还挺麻烦的,一句两句解释不清。
说是一个东西,也算。
但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东西。
很有点麻烦。
大概是这个感觉。
想说的就是介绍一下这俩名字的由来。
这俩是一个,但又不是一个。
大家呢,可以理解成“这俩就是一个曲子”“但《春江花月夜》多称呼古筝曲,而原版的琵琶曲称《夕阳箫鼓》”
当然大家是没必要那么严谨的。
作者菌得仔细点,但大家听个曲儿肯定不用,也没必要较真。
可以理解成.
古曲原名叫《夕阳箫鼓》,后来取了个更被大众喜欢的艺名叫《春江花月夜》衍生了无数不同版本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4772/2682100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