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一路走来所看到的,四川和贵州的百姓,没有一个脸上是有笑容的。
当他走进他们居住的房屋,他们耕种的田地,看到的也只是四面土墙和野草横生,亩产粮食严重不足的旱地荒地。
这里远离京师,实际上朝廷根本管不了,这里有官府又有官绅,还有土司和盗匪,各方利益集团报团在一起,上瞒朝廷下欺百姓,无恶不作。
朱燮元有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陛下似乎太过激进了,改土归流的政策才刚刚开始,怎么又要对官员下手了?
还有一个问题,把这些官员都给缉拿了,那谁来办事呢?谁来落实政策,督促监察地方?
关于这一点,朱由校早已经想到,不就是官员们,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想当官的。
上次在京师被他革职的二十多名官员,此时也随着自己那座御驾空车到达了达州,自己只需一道旨意,他们立刻就能走马上任。
他本想着让这些人永远消失的,可思来想去,把他们和当地的官员进行了对比以后,发现这些人还有可用之处的。
他们虽然也贪污腐败,欺压良善,但至少还没有到只贪不干事的程度。
他们敢于直喷皇帝,挑战皇权,确实是该死,但从侧面的角度来看,正是他们的名利心太重了,想要出人头地、名扬天下,才会选择最直接快速的方法。
实际上明末的文官,大部分都是罪大恶极的,但这个罪大恶极当中,也是有区别,分档次的。
比如这地方官员和朝廷官员,他们要比起谁的心更黑更狠,那毫无疑问,京官肯定相差甚远。
当上了京官的,尤其是较为年轻的,在四十岁以下的,就没有一个不想提升自己的名望往上爬的。
哪一个都想做出一番功绩伟业来,在士林当中好好显摆显摆,而后抱着自己的功劳簿安闲晚年,等死了以后青史留名。
可当他们发现自己已经寸步难进,很难往上爬时,亦或自知才能有限,不可能成为大官时,他们得心态就会发生急剧的变化。
极少数的人会因此而对自己更加严厉,想尽办法提升自身的能力,奋发图强,以求能更进一步。
而更多的人则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既然青史留名,功绩伟业这些自己没希望了,那就会彻底堕。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和调查,朱由校对于川贵的局势也了解不少,哪些地区是重点,哪些地区可以放松,他心里也都有数。
因此面对朱燮元的担忧劝谏,朱由校直接了断的回应道:
“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人,莫非朕今日杀了几个贪官污吏,明日大明朝就要亡国了?”
“天下万民就要因为这几个该死的东西,活不下去了?”
朱燮元无言回应,只得退回原位沉默作罢。
马祥麟领了谕令后,在营帐外立刻点齐了一千五百骑兵,三百人为一队,朝各个府县策马疾驰而去,捉拿名单上的官员和小吏。
7017k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5766/1447482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