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测字天师第四百七十一章朝廷助学有资格进入小朝会的,都是三品以上官员,年龄就没有太小的,萧风是个特例。
所以群臣没有哪个是雏的,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个个眨着眼睛,有点迷糊,也有点莫名的兴奋。
也不知道萧风是怎么做到的,一本正经的说着一件无比严肃的朝廷大事,居然把大家都说兴奋了。
嘉靖也不免产生了某些联想,但他比群臣好得多,群臣听嗨了只能靠弯腰掩饰,他面前有书案,可以光明正大地兴奋。
萧风倒没注意到,只顾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十分平静。群臣叹服:年纪虽轻,定力很强,果然是口味独特之人。
“师兄,各位大人,海瑞的缺点是顽固强硬,不知变通。但其优点是百折不挠,其心如铁。
在苗疆这样的地方,以胡宗宪这样的能臣干吏尚且难以建功,才这些日子就要求海瑞有建树,似乎过于严苛吧。
何况海瑞身兼两职,两项差使双管齐下,同时推进,凡是经历过这种事儿的人,都知道该有多难吧!”
群臣眨眨眼睛,这个吗……双管齐下,能有多难?问问严世藩就知道了。
严嵩听不下去了,他重重地咳嗽一声:“萧大人,就算你所说的都有道理,但如今海瑞的差使办不下去总是事实吧?
你既然一心回护于他,何妨帮他出个主意,把差使办好了,也算是你善始善终,没辜负朝廷的信任啊。”
严嵩这一招看似是退让,其实十分凶狠。海瑞差使没办好,不是能力不行,确实是这事儿太难办。
要是有好主意,朝堂中也有向着萧风的大臣,早就出言提醒了,实在是没啥好办法。
现在严嵩要让萧风在仓促之间提出解决方案,分明是要让萧风出丑。然后再把他和海瑞捆在一起,给个推举无能之辈,别有用心的评语!
但群臣却不能说严嵩不对,你推荐的人,现在办事不力,你作为举荐人不出主意,等谁出呢?
眼见女婿有难,刘彤急了,勇敢地出列,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结结巴巴地发言。
“万岁,这个,这个这个民以食为天,这个,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个苗人不愿读书进学,这个会不会是因为没吃饱……”
凡是和萧风关系好的大臣们都低着头憋笑,这时候千万不能笑啊,那可是人家的老丈人啊,一笑容易友尽啊!
而严党官员就没有这么多的忌讳了,肆无忌惮地挥洒着自己的欢乐,连严嵩也忍不住摇头莞尔。
人家都是猪队友,你还多了个猪丈人,只知道民以食为天的吃货!
嘉靖也无奈地看着刘彤,想了想,这个面子还是要留的,于是敷衍的说了句。
“刘侍郎思路开阔,也不是不能斟酌一二……”
萧风却回过头来,十分郑重地向刘彤行礼:“刘大人此话切中要害,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嗯?众人都是一愣,咋的,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这是万岁给你留面子呢,你还顺杆爬上来了?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萧风长出一口气。
“万岁,苗疆十万大山,耕地极少,百姓贫苦。虽有特产可售,但贸易渠道多掌握在各地土司手中。
所获之利普通百姓自然也难以分润。因此百姓们的生存尚难,谁肯让孩子不干活去学堂读书呢?
再者,苗疆只有隔离墙外的熟苗有机会参加附近州府的进学考试,而隔离墙内的人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既影响眼前的生存,又无前程可奔,什么样的家长会同意孩子去学堂读书呢?”
嘉靖若有所悟,重新打量了一下刘彤,眼神中带上了一丝欣赏之色。
“师弟有何见解,不妨说说,大家议一议!”
萧风郑重道:“既然刘大人已经说出了问题的关键,我们对症下药就好了。可由朝廷给海瑞下旨。
凡是生苗学童,十二岁以下者,愿意进学堂学习的,每人每月补贴一钱银子!
每月考核一次,凡是文理清通,获评优异者,额外再补一钱银子!”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群臣议论纷纷。上学都是要花钱的啊,这不花钱朝廷还倒贴钱,闻所未闻啊!
这感觉就像,激情一夜之后,自己刚要掏银子,结果女方却扔过来一锭银子,然后扬长而去……
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儿吗?
严嵩第一个激烈反对:“万岁,此法断不可行!天下读书士子,只有考上廪生才有资格领一点钱粮补贴。
而且那也只是象征性的,代表皇恩荣耀而已。岂有朝廷倒贴钱粮给学童的道理?这让天下读书人情何以堪啊?”
萧风笑道:“天下读书人为何会反对这件事呢?朝廷倒贴钱粮,资助贫困山区的学童读书,正说明朝廷重视读书人啊?
天下读书人都该与有荣焉才对,难道严大人不是读书人出身?不希望朝廷培养更多的读书人吗?”
严嵩早已习惯了萧风讲道理的方式,因此把愣一下的过程都直接省略掉了,只在心里愣就好了,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了。
“你这是巧言令色!若是各地的读书人,都要求国家补贴钱粮,那又当如何呢?”
萧风点点头:“简单啊,国家是按地方补的。若是各地的读书人,愿意去苗疆的学堂,也可以领补贴啊!
严大人,你这个主意出得好啊!天下有很多想读书又读不起的人,只要他们肯去苗疆的学堂读书,朝廷就出钱。
这样一来,苗疆自然就有大批汉民混居杂居了,苗疆也自然就渐渐不再成为苗疆了,此计甚妙啊!
不但苗疆,以后在藏区、蒙区、关外女真之地,都可以以此法推广学堂,传播中原文化啊!”
严嵩这次真的愣住了:“老夫,本官,我……何时出过这样的主意?这分明是你说的!”
“严大人不必谦虚,是你启发了我,我才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来,严大人当居首功!”
严嵩气急了,不再搭理萧风,直接转向嘉靖,希望嘉靖能明白这个话题的严重性。
“万岁,此事万万使不得啊!苗疆之地,有数百万之众,若是其中读书者十中有一,那也是数十万人。
每人每月一钱银子,一年就是一两银子,一年就是数十万两银子,这笔钱财从何而出呢?”
提到银子,嘉靖不免有些心疼了,看着萧风,意思是要不咱们再想想?
萧风斩钉截铁地说到:“十中有一?严大人想得也太好了吧!当今天下,读书人百中有一就不错了!
苗疆之地,十二岁以下的学童本就不多,所谓数百万之众,大部分在深山密林中生活,海瑞得猴年马月才能扩展进去!
一年算下来,也就几万两银子,能到十万两就顶天了。万岁想想,这几万两银子是花在让苗疆人读书上好,还是花在和苗疆人打仗上好?
真的打起来,只怕一年的军费,没有几十万两才真的不够!”
嘉靖心动了:“十万两银子,倒不算很多,可以考虑。只是听你的意思,今后还要在藏区、蒙区、关外女真之地建学堂。
若是都用此法,只怕朝廷财政终究会难以为继啊。”
萧风笑道:“万岁,读书明理之事,本是人之天性。何况这些地方的人读书之后,朝廷可以在当地建学宫,让他们在本地学宫进学。
等他们这些地方有了秀才和举人后,朝廷可以再开恩科,让这些地方的学子们进京赶考。考中进士的,就可以安排回本地去当官。
本地那些读书人见到了读书的好处,朝廷就是不再给钱了,他们也会自发地读书。”
这番话说得逻辑缜密,洞察人心,连严嵩也想不出更好的反对意见来了,嘉靖更是连连点头。
“很好,很好,就按你的方法办吧!内阁拟旨,传到苗疆,由海瑞奉旨推行!
户部左侍郎刘彤,为人勤谨,体察民情,敦厚诚恳,大智若愚。可见朕识人不差,不枉朕一番提拔。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6508/27123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