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纸张笔墨在民间算是紧缺物资,学生上学都是在地上写或者画石板,没有教材,先生讲什么就听什么,没有书和本子,笔更是想都别想,要念到初中以后才由国家给发。
这个现像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初。不过那会儿已经不像这时候这么缺乏了,国家也不再发,需要买,可老百姓又太穷,农村孩子还是用石板的多,不过有了粉笔。这东西便宜。
当然,城市里要好的多,商店也多,人们都有工资。但那会儿城市太小,也太少。
贺子山说:“你拿着工作证去物资站领,那边会足量供应你的需要,有专人和你接触。”做了个手势,推开一间办公室的木门。
里面坐着一男一女两个穿着军装的干部,正在说话,听见门响扭头看过来。见是贺子山,都站起来打招呼:“贺委员。”
贺子山走进去,说:“来,我给你们介绍,这是刘华奇同志,从今天开始,在这里担任会计工作,刘会计是大学生,你们要虚心向他学习。刘会计,这是张铁梅同志,县民生部部长,这是刘汉生同志,县工管局局长,兼旅社的经理。”
刘华奇笑着和两个人握手打招呼,客套了几句,然后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就挨着经理办公室,屋里有三个人,刘华奇单独一张办公桌,在最里面挨窗,另外两个同志一个负责记账一个负责出纳,在门口这边共用一张办公桌。
就这样,白天在旅社上班,晚上回家翻译资料照顾张景义,刘华奇过上了充实的普通人的生活。
会计属于干部岗,是旅社领导班子的成员。而且旅社是县委直管的,级别也够高,这个瘦高的,戴着副圆眼镜总是不急不燥露着和煦微笑的帅气男人很快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到哪都会有人叫一声:“刘干部。”
1948年三月,张景义给刘华奇添了一个儿子,取名刘照丰。
同月,刘照瑞从解放军农工联学校毕业,正式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老刘家双喜临门,老太爷非常高兴,给刘华文拿了四十万块钱去置办东西,请客。老刘家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这个时候国内货币还是乱的,国党区乱,我党区内也乱,各地发行各自的货币,互不统属。
东北地区的货币因为经过国党中联券和满圆作废的影响,所以币值很低,48年发行统一人民币的时候,东北地区的兑换比例是1比1000。
当时冀南银行币、北海银行币、华中银行币和中州农民银行币比价为1:100,晋察冀边区银行币、东北银行币、热河省银行币和长城银行币比价为1:1000,最夸张的是西北农民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商业流通券,比价为1:2000。
要知道第一套人民币的最大面值是50000元,可以想像一下当时的钱毛到了什么程度,扛着麻袋买几斤米真的不是开玩笑的。老蒋玩金融真的不行。那会儿买几粒感冒药就得一两万块。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老电影《陈义市长》,还有一部《五更寒》,对当时的经济都有讲述。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4878/127593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