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摇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李道机转过身去,不再劝说丁宁,但是走出数步之后,却又停顿下来,看了丁宁眼说道:“你提这末花剑主人的故事………可你知道末花剑主人的想法吗?你怎么知道跟养尊处优地终老相比,她这样占战至剑折,即便是死去,也很快乐这世不快乐生无的没几个人,但她或许做到了。”
丁宁沉默不语。
这些年他在长陵见过许多平日里不会留心的人,贩夫走卒、渔樵耕读、妓女老鸦、富贾豪客、农奴战俘…魏、韩、赵三国的许多移民,现在都已慢慢和长陵相融,成为秦国的子民。有些人依旧记得故国,但处于社会边缘;还有些人已经完全忘记故国,在秦国往上爬,拼命地想要获得和长陵人同等的地位,但却受到排挤。
从这些人身上,他领悟很多,也学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
李道机说的是对的,但他若是知道丁宁的大逆之心,就绝对不会这样说了。
赵剑炉的赵一先生、魏云水宫的白山水,有谁会会劝人跟这样的大逆做朋友?
在昔日秦国和韩、赵、魏三国的征战中,一场大战便有可能死伤数十万剑师,损失
上千名修行者,成败得失难以评述。
现在韩、赵、魏灰飞烟灭,各家史书归结胜败的原因,看法大多一致。
韩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迁都失败。曾经依靠一些丹宗雄极一时的韩国都城是阳翟,然而秦国的一些谋士,通过多种方法对韩王洗脑,描绘了一幅美妙的远景,令他坚信要想使韩国强大,就必须迁都洛邑。
迁都洛邑在当时看来的确有很大的好处,因为洛邑左边是崤山,崤山中的玉谷,灵气极浓,是天下最佳的修行地,将许多宗门搬迁至玉谷,可以为国家输送更多强大的修行者;洛邑的右边,则是沃野千里、粮草充足的陇蜀之地。
然而许多百姓和贵族并没有因为迁都而迁徙,反而因为迁都蒙受巨大损失,跟韩王为首的迁都派形成尖锐的矛盾。迁都之后,新势力的崛起和新都利益的瓜分,进一步削国王室的实力,韩国最终被灭魏国的灭亡则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建造灵渠。在敌国阴谋的推动下,魏国开始调集数能工巧近,修建一条可以吸聚大量天地灵气的巨大人工灵渠。建造这条灵渠消耗掉无大量资源,魏国国力逐渐衰弱。另外一件则是魏云水宫后来的一家独大。云水宫在当时涌现出许多修为惊人的修行者,魏王越来越依赖云水宫,许多资源都朝着云水宫倾斜,使水一家独大而其他周,甚至消亡。
赵国的灭亡则是反间计的最经典运用。在秦国和赵国征战的最紧要时期,秦国成功地令赵王相信赵剑炉将会和秦国合作,最终取代他的位置。赵王杀死赵国最强的宗师开创赵剑炉的那柄剑。
之后,秦国的大军再无忌惮,势如破竹,只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倾灭赵国。
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不知道有多少伟大人物在使力,不知道有多少阴谋算计在悄悄进行,只有在尘埃落定之后,起作用的人和事才会浮出水面。
魏云水宫一家独大而导致其他宗门势微,影响国力的事实,令各国引以为戒。
所以此时的长陵,虽然秦王对国家的掌控力比他的祖辈更强,他和王后、两相组成的集团,牢牢地控制住秦国所有的贵族门阀,但对于大部分的修行之地,他还是刻意地令其保持着开山立派时的状态。除了提供一些荫庇和支持之外,只是让其自然生长。
魏国灭亡的过程,让后世的人都明白:一个宗门即便看上去再势微,只要保持着开山立派时的状态,保留着宗门]的精髓,在许多年之后的某一时刻,它依然会因为一些天赋不凡的人而突然强盛起来。
反而言之,在为国家提供有用修行者的数量上,即便是一个再强大的宗门,也远远不及那些中小宗门的总和。
所以各国在魏国灭亡之后,都尽可能地保证己方所有宗门都能长久存在下去,像白羊洞并入青藤剑院这样的事,实际上很少。大部分宗门因为被刻意地保持着原有的状态,相当于与世隔绝的清净之地,所以山门内的修行者,只需考虑境界提升的问题。
对于青藤剑院而言,三日的闭门祭剑试炼,更是相当于将自己和长陵隔绝了三日。
所以此时,祭剑试炼虽然结束,结果和祭剑试炼期间发生的事情都已经传出,但山道上的丁宁却不知长陵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023/134994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