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年环球之旅,大唐帝国圣皇太祖陛下于1918年初乘船返回北美本土,悄然抵达帝都朝歌城。
由于圣皇陛下一直要求低调不张扬,所以此行秘而不宣,没有惊动普通民众和社会舆论。
但大唐帝国上层社会已然轰动,帝国皇帝唐业宗携皇储唐-李命肃殿下及数10位皇叔,大唐帝国政府内阁高官等帝国顶级权贵前往码头迎接。
以最高礼仪迎奉圣皇太祖陛下,并且一路护送至仙寿宫,这里是为圣皇太祖陛下专门营建的辉煌宫殿,就位于皇宫不远处。
等到真正安顿下来,皇帝唐业宗携皇储唐-李命肃殿下及众多皇子皇孙前来请安,帝国政府内阁及重臣相继进宫请安,忙碌了十余日方才停歇下来。
此时,帝国报纸舆论方面方才透露圣皇太祖陛下御临朝歌城,又引起民间经久不息的朝觐热潮。
民间百姓无法接近仙寿宫,往往在皇家禁卫军封锁线外的八角凉亭上,面对仙寿宫方向焚香遥敬。
一时之间
八角凉亭周边数里范围内香火缭绕,朝觐热潮久久不息,甚至惊动了皇家禁宛中的皇帝唐业宗。
唐业宗有感于帝国民众发自内心的热忱,下令在八角凉亭周边修建七星祭坛,星罗棋布的祭坛,凉亭,祭林和碑林等美丽的风景线,连绵共约七里多长。
久而久之
这里成了帝都朝歌民众休闲祭拜的好去处,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快变得兴盛起来。
三个多月一晃而过,时间悄然来到了1918年6月
欧洲战火不断,在大西洋另一端的北美本土却是一片和平繁荣的发展景象,极难看到战争的凤毛麟角。
只有在帝国各处的港口,才能看到大量远征军登上即将扬帆起航的海船,与送行的亲人依依惜别的场景。
在帝国本土和海外省以及殖民地,共约34个港口陆续向欧洲发送军队,范围遍及大西洋沿岸的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还有吕宋群岛及东印度群岛,中东半岛和红海沿岸各港口。
到了6月中旬
大唐帝国在短短的7个多月内向欧洲输送了130多万军队,加上此前输送的60万军队,总兵员已经接近200万。
这些源源不断的军队绝大多数抵达西线法国战场,部分滞留在英伦三岛修整编练,极大的加强了西线战场的军事力量。
面对协约国军事集团的新动向,以德国为主的同盟国军事集团虽然在东线取得了胜利,彻底压垮了沙俄帝国。
可是在大唐帝国海量的援兵面前,整个西线战场依然处于绝对的劣势,无论兵力,武器装备还是军队士气,全都牢牢的摁在下面。
在这期间
德军在西线先后发起两场大规模的会战,重点考量唐国军队的成色,将重点突破的地区,放在唐国接手的索姆河地区。
第2次索姆河战役共持续一个半月时间,第3次索姆河战役持续21天,德军都在突破一线阵地的情况下,被坚决的反击了回来。
唐国军队在两次战役中伤亡27.3万余人,其中阵亡8.7万人,余皆伤者。
德军的伤亡情况比唐国军队更严重,在两次战役中阵亡11.2万人,伤20余万。
通过两次战役的试探,德军最高统帅部终于消停了下来。彻底放弃了以唐国军队固守阵地为突破口的可笑想法。
大唐帝国每个月向西线战场输送近20万兵力,就是把德意志帝国全打光了,也拼不过这样无穷无尽的海量兵力。
而且东方人相当狡猾,在一线阵地上填充了大量炮灰,而以华裔为主的精锐部队大多驻防在二线阵地。
这样的部署
让二线阵地上避免了德军炮火和枪弹的日夜袭扰,并且配属了大量重炮,重机枪和装甲兵力,对突破一线阵地的德军实施致命的反击。
在不计代价的炮火轰击和装甲兵力牵头反击下,收割德军官兵生命的能力惊人,德军大部分损失都是在反击中被无情歼灭。
一来二去,德国人终于消停了。
大唐帝国这套防守反击的打法几乎无解,因为其本身就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炮火和装甲优势,航空优势,重兵囤积于二线和三线阵地。
放在一线阵地上的都是炮灰,绝大部分的伤亡也来自于这些炮灰部队。
这些炮灰部队中甚至有来自巴西的黑人,古巴的土生白人,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东印度群岛土著还有中东的阿拉伯人,组成相当复杂。
用这样的杂鱼部队和德军精锐1:1的交换,大唐帝国全仗着火力欺负人,炮兵火力是德军的7倍,装甲兵是德军的11倍,在索姆河正面对峙总兵力是德军的2.3倍。
德军可没有这么多殖民地杂鱼消耗,在战争中伤亡的每一个都是德意志帝国的青壮年子弟,当然不愿意拼消耗了。
亲手策划法国战役的德军总司令保罗-冯-兴登堡元帅对此气愤至极的说道;
“狡猾的唐国人和英国佬一样,总是用殖民地的劣等民族来换取德国士兵的宝贵生命,以此建立军事上的优势……”
“我们看到,唐国正在通过在战争中大量消耗炮灰,以此推进并更加巩固其不正当的殖民统治,消灭国内的反对声音。”
https://shenhaiyujin.com/book/50411/26851840.html